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二十六章 办报纸!

第二十六章 办报纸!

    王姓吏员学识不高,但基本的鉴定能力是有的,这四句话道尽读书人的抱负,让一直以来受着蝇营狗苟教育的他也不由得心潮澎湃。

    曾巩笑道:“很激动?”

    王姓吏员点头。

    曾巩叹息道:“我这师弟啊,心中抱负果然宏大无比啊。”

    王姓吏员信服的点头。

    曾巩的想法已经变了。

    原本他只是想着帮着欧阳辩处理一些事情,但他自己喜欢的其实还是整理古籍的工作,但从看到这四行字之后,他的想法就变了。

    他对这份报纸的期待变得空前的期待起来。

    ……

    欧阳辩离开后,立即让陆采薇给安排报社的事情。

    也不需要从头开始。

    报社的硬件方面无非就是印刷工具、印刷工人、场所这些,这些直接收购了一家书局就可以了。

    至于核心的主编和编辑们,有曾巩在,其实并不需要担心。

    曾巩自然会帮他搞定,嘉佑二年的同年那么多,而且各个都优秀。

    别说其他的,就说苏轼兄弟、曾氏兄弟这些人的诗词、散文就足以支持半个版面了。

    而且,嘉佑二年的同年遍布各个机构,常规的地方官府、京城的官员这些不说,还有不少人是在金融机构工作、边境的军事机构、也有外交部门、商贸部门这些都有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有这些同年供稿,大宋周报的文章根本就不缺。

    至于发行渠道更是简单,直接以央行、农行的渠道发布就是。

    央行的服务区、农行的办事处,这些都可以作为发售点利用起来,基本就可以覆盖宋国全境了。

    更别说农行更是将分行开到辽国和西夏里面去了。

    农行在对外榷场中开设了分行,专门为了对外贸易服务,榷场就在两国的交界处,如果欧阳辩愿意,报纸直接就可以卖给辽国和西夏。

    相信辽国和西夏都不会放过了解宋国的机会,他们买回去的报纸可以不流入民间,但是上层对于宋国的了解欲望是极高的。

    这种渴望是因为宋朝的文化、经济以及物产的丰富几个方面造成的。

    宋朝在武力上没有办法胜过辽夏两国,但是在经济上、人文上以及物产山却是呈现出碾压的姿态的。

    这种差距在近些年越来越大。

    宋朝崛起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

    诗词上以欧阳辩、苏轼等人为首,欧阳辩和苏轼构造出来的浪漫豪放的诗词世界令宋人痴迷,在辽夏两国更是成为读书人间的大众偶像。

    经济上,在央行和农行的发力下,宋朝的经济活力是空前活跃的,这体现在汴京榷场上就是无比丰富的产品。

    辽夏的商人发现宋朝的新产品越来越多。

    比如款式新颖实用性且豪华无比而且操作性极强的四轮马车,不过四轮马车在辽夏两国很多地方都用不上,因为道路不允许。

    但不妨碍辽夏的贵人们购买,因为真的非常好看又舒适。

    又有一些非常方便的火柴、燃烧起来没有太大味道的煤油、厚实的棉布、制作精美的家具、有故事且优质的茶叶、大量来之南方的水果蔬菜等等,都在榷场上出现。

    这些辽夏两国商人都听闻过,这是因为宋国的南方修了很多的所谓水泥路。

    听说水泥路又坚实又平坦,可以行走载重量很高的四轮马车。

    所以这些保存不易的水果可以通过专门的快速车道运载到北方,而不是用以前那些虽然载重高但慢悠悠的水运。

    当然啦,这些水果蔬菜的价格之昂贵也让人肉疼,辽夏商人买回去主要就是供应宫里的贵人、朝廷百官,以及大地主等等,这些人才有可能吃得起。

    在榷场上贸易的辽夏商人,在这些年里,他们发现宋国的变化越来越大。

    以前的宋国富裕是富裕,但也没有呈现出碾压的姿态。

    很多产品也大多是一些名贵的物品,但近些年却涌现出一些本身材质并不高贵,但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卖得价格还不低。

    而辽夏两国卖给宋国的东西却大多是一些原材料,价格很难卖得上去。

    有不少的辽夏商人对此有些微辞,因为他们经常是一大车的原材料,才能够换来宋国商人手上几件商品。

    虽说那些产品看起来华丽,但一看材料,还不是他们卖给宋商的那些东西?

    比如说西夏商人卖给宋朝商人的毛皮,这些皮毛卖给宋人是按捆来算的,而宋人卖给他们的皮衣、腰带、皮袋却是按件来算的。

    尤其是宋朝的一个叫清平乐的服饰品牌,一件皮衣可以卖到百贯的天价,一条皮带可以卖到几十贯,还有一个女士包,甚至可以卖到几百贯的天价。

    即便是这样,还有一些贵族女对此极为痴迷,声称她们买的不是包,而是文化、而是信仰。

    尤其是一个雕刻上用瘦欧体书写的《水调歌头-赠陆采薇》,据说是以欧阳明月八岁那年中秋所写的的原字迹雕刻而成的皮包,更是被抄到了上千贯!

    而宋国的商人称之为限量版,这个版本的包只发行不到千个,而在宋国内部已经被内定了五百个,放出去了一百个,只剩四百个在辽夏榷场上售卖,抢到就是挣到。

    鬼的信仰!

    辽夏的商人愤愤不平,因为他们看到的皮包的皮就是从他们手上卖给宋国商人的,宋国商人一加工,反过头来卖给他们就是百倍千倍的利润,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服气。

    他们嘴上不服气,但身体依然是诚实的。

    ——骂得越凶的商人抢货也越凶。

    不是他们没有骨气,而是因为每个包他们抢回去,转手就是五成的利润,抢一个就是几百贯的收入,你让他们如何不疯狂?

    而马车和皮包这些都不是孤例,有很多的奢侈品都是这样,而这样的奢侈品在宋国越来越多。

    辽夏的商人对此也颇为不服气,他们有人有机会去宋国,然后专门去市面上考察,他们也发现了,在宋国这些奢侈品也是一般的做法。

    而那些宋国的贵族女子,同样也是一样在疯狂地抢购这些东西,这样一来,他们的心态也算是平衡了。

    至少我们不是傻子嘛!

    在这种情况下,辽夏两国的人对了解宋国的一切都极为感兴趣,如果欧阳辩愿意,报纸随时就可以卖进辽夏两国去。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