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深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能影响到这个世界。不过让他失望的是,直到现在,他都无法影响现实。
在多次的打击下,程深已经很佛系了。
再怎么说,程深也是经历过几亿年时光的人。即使这几亿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沉睡,清醒的时间满打满算估计还不到一年。
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他毕竟是经历过沧海桑田的男人。时间会抹去急躁和锋芒,沉淀下平静和淡然。
二十亿年间,地球海洋被灰属藻所统治。
在不断地进化中,灰属藻产生了数不清的分支,数量逼近到了细胞总数的98,可以说,灰属藻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纵横二十亿年的庞大帝国,就连过去的人类,也难以望其项背。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万年而已,在二十亿年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但即使二十亿年时间很长,灰属藻仍然是最简单的原始细胞,没有进化出更高级的智能,不仅如此,甚至生物的多样化也少得可怜,仍然是灰属藻战局98左右,这让程深有些失望。
程深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在灰属藻最繁荣的时期,危机也在黑暗中酝酿。当危机积攒到某个临界值后,灰属藻的庞大藻帝国,将会轻易的崩塌消散。
时间拉回到灰属藻帝国崩溃的两亿年前。
北半球。
海洋深处。
这里生活着一群体积巨大的、以吞噬其他细胞为生的细胞,它们不仅吞噬灰属藻,甚至吞噬和它们同种类的细胞。
这时的它们还默默无闻,日后当它们展露锋芒,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摧毁灰属藻帝国时,程深那时才注意到了它们,并将它们命名为——“吞噬怪物”。
所有被它们吞进去的细胞,都被它们消化分解,里面的“电池”作为它们活动的动力,废料则被排出细胞外。
相比于灰属藻的数量,它们的数量少的太可怜了,而且它们的消化能力不强,有时候吞一个细胞,都得一两天的时间消化。
再加上灰属藻中有不少金属物质,这些金属物质被吞进细胞后,很可能损伤到“吞噬怪物”细胞内毫无防护的复制分子。
因此在过去十八亿年中,“吞噬怪物”都被灰属藻压制的死死的。
但是随着一代代的变异、进化,吞噬怪物变异出了新的种类,它们将灰属藻吞噬进去后,没有消化灰属藻,而是圈养起来,让灰属藻在它的细胞内生活,为它提供能量。
经过了几千万年的磨合,在一代代的进化中,被圈养的灰属藻逐渐退化,成为了吞噬怪物中的一个器官,专门为吞噬怪物制造能量。
不仅如此,吞噬怪物也开始吞噬、圈养其他的细胞,让这些细胞成为它们的一部分。
日后当程深注意到这种情况时,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名词——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含有大量的细胞器,熟知的就有线粒体、叶绿体。
有种内共生学说,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几十亿年前曾是某种细菌和蓝藻,它们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与宿主细胞互利共生的关系,久而久之,成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在一代代的吞噬中,吞噬怪物出现了各种分支,它们拥有着各种不同地细胞器,复制分子也被细胞核保护起来。
有了细胞器的分工,吞噬怪物的生命活动变得高效起来。
如果将灰属藻看成原始的农耕社会,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解决;
那么吞噬怪物就像工业化的社会,社会中的各项工作都高度分工,人人各司其职,社会运转的效率自然有了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有了细胞核的保护,吞噬怪物细胞内发复制分子有了保护,它们更不容易受损,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
经过两亿年的进化,吞噬怪物逐渐占据了优势,它们有更高的效率、它们的复制分子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繁衍后代,相比之下,灰属藻几乎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优势。
自然而然的,吞噬怪物向灰属藻帝国发动了反攻,在它们面前,昌盛了二十亿年之久的灰属藻,已然处于劣势地位。
接下来的几千万年中,以吞噬怪物为首的,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开始席卷全球。地球进入了真核细胞的时代。
经过二十亿年之久,程深再次“动笔”写起了日记:
【第三章·吞噬纪元】
【“地球新生23亿年,依靠着变异、吞噬和圈养,原核细胞进化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成为吞噬纪元的统治者。”】
写到这里时,程深不免哑然失笑,无论是灰属藻,还是吞噬怪物,无非都是复制分子给自己制造的机器。无论谁占据主流,最终的赢家永远都是复制分子。
在接下来漫长的十亿年中,真核细胞占据了主流。
不过灰属藻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还存在于地球的某些海洋,作为曾经的统治者,它们终究有着一定的竞争力。包括其他的原核细胞,也并没有彻底灭绝,还在地球的海洋中生存。
复制分子们很兴奋,为找到了真核细胞这一强大的机器而兴奋。真核细胞会保护好它们的。
但是凡是没有绝对和永恒,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制分子们渐渐发现,细胞的进化似乎已经接触到了瓶颈。
即使它们再怎么进化,也难以获得更大的优势。进化的大厦似乎已经建成,它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大厦上修修补补。
无论再怎么修补,它们都跳不出真核细胞的圈子,它们还属于真核细胞,并不能获得碾压时代式的优势。
直到这时,复制分子们才恍然大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过去,接下来的时代,是合作的时代。唯有合作,才能打破细胞的瓶颈,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
野心勃勃的复制分子们,开始了一个漫长而庞大的计划。它们将操控着自己的生存机器——细胞,来搭建一个更为庞大的生存机器——多细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