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红楼之贾府旁支 > 第六十章县试(下)

第六十章县试(下)

    这位体态臃肿的知县坐在轿子上歇了一会儿,抹了抹油光满面的圆脸,大口喘气。

    见此情形,一直在知县身旁的一众小吏连忙伺候了起来,先有一位满脸阿谀的小吏急忙端来上好的茶水供知县补水。

    后有一位极具眼色的小吏一边陪笑着,一边向后挪动,脚走到了知县看不见的地方后,随即转身寻起了食物。

    这个很会察言观色的小吏显然很了解知县,心中深知他现在一定饿了,自己及时寻到了吃食,定会压下一众在知县大人身旁拍马屁的吏官,到时引得知县大人喜爱,被当众夸奖、点拔也是极有可能……

    灰袍小吏一边去号舍要食物,一边在心中幻想着自己即将拥有的飞黄腾达时刻,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暗喜了一番。

    “不能想这么多了,到时候万一知县大人等急了就麻烦了,还是干正事要紧,把这事干得漂漂亮亮,让大人舒服了才是要事,得抓紧时间了”。

    青袍知县名叫刘富林,字仁官,泰安十年的举人老爷,他作为一县之长,金陵县几十万百姓的父母官,像小吏这般人称作知县大人也是尊敬之意。

    但考中功名的读书人就不必如此称乎了,只需拱手道一声刘知县,见面更不用行跪拜之礼。

    像刚才与知县互相抬举的老者就是一位秀才,他在县儒学署担任教谕一职,培养的童生、秀才不少,名声在整个金陵县都颇具威望。

    贾凝听刘初堂讲起过,这位刘姓知县的举人身份有不少水分,他自身的学识顶多就是个童生,再往上抬举一下也就是个秀才学识,上不了台面。

    为了给贾凝提供身外援助,刘初堂动用了不少关系网打探这位知县的虚实,就怕因为他影响了贾凝的前途。

    原来刘富林是比之士族更甚的士绅,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士绅阶级,祖籍江南,也就是江浙一带,至于家中有多富裕,党人给刘初堂的消息中只说了四个字,家财万贯。

    因此在金陵府任职的东林党人都欲参他一本,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罢了,待收集了足够的证据后,就是这位刘姓知县被参的时候了,到时整出他犯的十大罪状,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言归正传,这时灰袍小吏已经大大方方的走到了号房之外,抬起头来仔细观摩了一番号舍上面的匾牌,挠了挠腮,心道:“就这个吧”。

    心中说完,随即走向一间堆满食物的号舍,来到号舍的挡板前,灰袍小吏看着眼前这位圆肥、体胖,埋头写字的胖乎少年,然后正色的打着官腔,道:“咳咳,这个,知县大人要些吃食,有什么就拿出来什么”。

    这位约摸十六七岁的考生脸色红润,放下毛笔抬头直愣愣的看着跟前的小吏,又大又圆的大脸带些疑惑,同时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

    过了一会儿后他才反应过来,随即对着小吏笑呵道:“我还以为你是谁呢,原来是要吃食的,来、来、来,我这里要多少有多少,挑些上好的鹿肉给知县大人吃,不够再来给咱要”。

    说话之余,胖考生不动声色的从腰间的佩囊中拿出几绽碎银递上前去,然后道:“对了,小生名叫赵善基,不用客气哈,吃食有多少拿多少”。

    说完他便提着满满一筐的饭菜到挡板上,供灰袍小吏挑选,见这个胖乎乎的考生如此热情,他一声不吭的顺手接过碎银,随后不客气的挑选起饭菜,怎么说也得整个八菜一汤呀。

    ……

    一转眼,时间临近黄昏,太阳在西边缓缓落下着。

    那位极会察言观色的小吏有没有被赏识、提拔,之后再作分晓。

    因为落日之前必须交卷,所以号舍中有不少人已经在陆续交卷了,再拖延那几刻钟也写不出个花儿来。

    因此大多数的考生都是检查了答卷一番,确认填写的答案准确无误后便选择交卷。

    对此,贾凝也不例外,他神色淡然,看着字迹工整的答卷,仔细检查了一会儿。

    这时临近黄昏的天色灰喑,贾凝黑白分明的双眸流露着一丝谨慎、一丝自信的神情。

    号舍之中,上下两块长木板,桌板上放着的笔墨纸砚、题卷,还有贾凝身下的几碟空盘饭菜,加上左墙壁之上挂着的蜡灯,总共就这些东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一分一毫的东西了。

    不久之后,贾凝满意的微微笑了笑,抬头对外面清声喊道:“交卷”。

    喊完之后监考官并没有第一时间过来,而是收取完另一位考生的答卷后才缓缓来到贾凝这边。

    对此种情况贾凝表示正常,毕竟交卷的考生这么多,慢一些也正常。

    ……

    交完答卷之后贾凝便走出了号舍,走出号舍的一瞬间,春风迎面而来,还带着许些凉意。

    吹着一阵阵晚风,贾凝面露微笑,笑容颇为轻松,他此时自信满满,这答卷自认作的非常好,甚至有些发挥超常。

    “自己县试的名次不排在第一名天理难容,这次作的答卷都有先生平时的水平了”

    贾凝满意的笑了笑,将手背过身后,临着许些凉意的晚风,在原地等着刘屿舟走出号舍,此时他模糊的身影比白面书生还要文雅、笔直,果真是个读书的料。

    这时贾凝微微皱眉,紧接着又想道:“如此连续四天作的答卷若都是如此,这知县还不把我点作案首的话…我定要费尽心思去金陵府告他”。

    ……

    一天之后。

    每一场考试每隔三日举行一次,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所以贾凝今日不用再去考了,待后日再考。

    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每一场结束后,知县需要用几日时间审改答卷。

    金陵府县衙之中,知县刘富林坐于正堂,批改县试答卷,颇有几分装模作样的姿态。

    一个衙役在一旁认真磨墨,另外几个衙役则危站在下堂,堂中众人都毫不吱声,一时间正堂中的氛围沉静了起来。

    突然,贾凝的生平简历被摆放在知县刘富林的眼前。

    黑色的案上,刘富林眯着眼睛,贾凝的几处身份令他很是亮眼,心中不禁一震。

    只见他眯着的眼睛紧盯着纸上的字迹,贾凝、其曾祖父为先荣国公贾源,荣宁二府旁支。

    再看下面的一行字,其书学读于东林书院,其师为泰安六年举人,名刘初堂,曾历任开封府同知、知府,泰安二十年罢官回乡。

    知县刘富林看到这里不仅头大了起来,且肥皱的眉头紧紧收缩,他目前又要顾及这,又要顾及那,显然烦恼颇多。

    刘富林躺在古旧的椅子上,慎重思虑许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点这个人,也就是贾凝为案首。

    刘富林虽然顶多一个秀才的水平,但是分辨文章的好坏倒是轻车熟路,仔细看后便深知了贾凝文章作的水平,单说这一场考得题就绝对是万、千人中难一遇的上佳之作。

    因此只要贾凝保证现在的答卷水平,甚至只要文章作的不下滑太多,那就是板板钉钉上的案首了,刘富林想不点都难,只要他不怕被东林党人参上一本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罪名就可。

    显然刘富林妥协了,他害怕因为这件小事,收了一点贿银而被东林党人参上一本,那真是得不偿失了,毕竟这对他来说只是每年一遇的小事。

    当然这些都要等到剩下的三场考试全部考完,才能下到结论。

    ……

    时间匆匆,十数天之后。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