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华盖殿。</p>
从屏风上延展而出的光幕近乎两人高,而随着那少年郎的轻声讲述,声音和影像也难以避免的对殿内众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p>
因此,虽然在今天之前明天子就叮嘱过好大儿记得与武侯打个招呼,但等到亲眼所见如此只能用“神迹”来形容之物,朱标徐达等都震撼得无以言表,一时失语。</p>
“爹,这物真就……”</p>
朱标一时间甚至都有些惶恐,按着爹爹的说法,此光幕能贯千古,能与武侯唐太宗宋太祖畅谈,还能见后世之学识之景,如何就不是仙迹呢?</p>
而遍数前朝,醉心于仙而求索长生但又不可见者,何止千千万万?</p>
于是朱标心中跳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p>
“莫非是因爹的恢复华夏之功?”</p>
于是明天子昂了昂头:</p>
“这少年郎对咱功绩可是赞誉颇多,论为君之明,几与唐太宗仿佛。”</p>
因为此前无论是儿子还是臣子恐怕对此都未必相信,说出自己的身后评价就颇有一些自夸之嫌,但此时既都已见了,那再说出来就没关系了。</p>
于是周围众人的眼神又变了变,感受着这股变化,明天子也分外满意,这时候还是需交代一下的:</p>
“咱洪武之治虽比贞观,但为政治民灭胡还是不可懈怠,毕竟后世也说咱大明亦有弊病……”</p>
李文忠激动的再也坐不住:</p>
“舅父,俺早就说了,当议平倭靖海之事!”</p>
“你坐下!”</p>
朱元璋拧了拧眉头,对这个义子兼外甥他欣赏的很,但性子颇有一些执拗也是真的。</p>
就如此前说起倭寇之患时其欲效仿胡元征倭之意就异常明显,而当时他考虑到开国兼之胡元几因此败亡,最终还是将李文忠的奏疏按下。</p>
但再想到那后世谈及的倭国之罪和其土所藏的惊人金银,以及方才光幕上李世民那硕大的表功文字,最终朱元璋还是嫌弃的摆摆手:</p>
“此事尚需谋议完备,非旦夕所能成也。”</p>
李文忠也不计较,笑呵呵的坐下。</p>
至少舅父这般说法比起来此前直言拒绝,已是完全不同的态度了。</p>
搞定了这边,回头看着好大儿眼中那向往之色,朱元璋神态也不由柔和下来:</p>
“标儿练习国政已有四年,那后世说咱洪武足有三十五年,这么算来爹的治政之功少不了标儿的仁明勤断。”</p>
“且后世还称你是永乐大帝,可见为君之明不输咱,当勉之!”</p>
但这么一说,朱标反倒是有了几分哀痛之色:</p>
“爹爹寿尚不及八十?儿倒宁肯不要什么大帝名号,唯愿……”</p>
朱标感觉到手背被父亲拍了一下,一抬头就看到娘亲笑意浅浅偎依在父亲肩上,而此时的大明天子脸上也满是洒脱:</p>
“何必说胡话?那汉高祖六十一病逝,唐太宗五十二崩殂,咱能活到七十四已可称高寿。”</p>
“且活着就能知身后名,知汝贤名,还有何所求?”</p>
只不过看到旁边的朱雄英,朱元璋便在心里摇摇头:</p>
还好提前得知,得让雄英和他叔叔们好好联络一番感情才是,那等骨肉相残之事绝不能重演。</p>
帝后太子在这里联络感情,李善长抚着胡须倒是忽地有点羡慕。</p>
李文忠只是平时仗着舅父是皇帝所以行事言语随意了点,但实际上相当聪明,此刻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年龄比舅父还要大不少的老臣其纠结的点:</p>try{ggauto();} catch(ex){}
“大司宪是不是也想知自己寿限所在?”</p>
看其表情就知道猜没错,于是李文忠干脆嘿嘿一笑:</p>
“倘若这光幕真能知我明诸事,那咱们知道以后,这所知的不就成了旧史?也未必算得数。”</p>
徐达实际上也同样有点好奇,但想想陛下召太医给他诊治这件事,徐达心里也隐隐有所猜测:</p>
莫非陛下已知他寿限所在?</p>
旁边的戴思恭不言语,专注盯着光幕,直觉恐怕今日要大有收获。</p>
【宋朝毫无疑问是一個文化灿烂发展的时代。</p>
而事物只要发展,便不可避免的会有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延伸。</p>
在现代学术定义下,早期人类有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p>
劳动分工促进了劳动的独立化和专业化,而在文化和学术上也不例外。</p>
而咱们前面也说过,宋慈基本属于是干一行爱一行,在他前后四次担任提点刑狱官的生涯里,他就深感这个职位干系重大,是伸张正义还是制造冤案,往往就在主责官员的一念之间。</p>
为了保证能以民命为重,宋慈在担任广东刑狱提点时,大刀阔斧的制定了一套如今也比较有参考意义的职责条文。</p>
比如应验尸不验、主官不亲临、误判致死原因、掩盖致死主因等,都属于严重渎职并给予处分。</p>
这实际上已经属于相当英明了,但宋慈并不满于此。</p>
1245年宋慈六十岁,人生进入暮年的他也开始了对自己以往为官生涯的反思和总结,最终他认为单单依靠提点刑狱的尽心执法是远远不够的。</p>
在宋慈职业生涯所见里,执法者经验太少从而引发的鉴定检验错误,反而才是大部分冤假错案的主因,说白了就是不专业。</p>
怎么让大伙专业起来呢?自然而然的,宋慈想到了读书人最熟悉的方式,写一本专业书记不就完了?</p>
而这一写,人类历史上的法医学就此正式开篇。</p>
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并非是历史上第一本有关法医学的著作,他在开篇里就相当清楚的写了这本书是参考了《内恕录》等数家,博采众长,厘正谬误,再添加进去自己的见解,最终三年成书。</p>
而为何咱们至今都还知道洗冤集录,而被其参考的《内恕录》等早已经佚失,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咱们华夏的宋慈这位老祖宗水平确实相当高。</p>
作为当时基本就是世界第一的法医学专家兼提点刑狱主官,宋慈在著写这本著作的时候融入了相当多由他亲手主办的案件作为案例,使得材料、内容、理论都相当详实。</p>
而这本著作的创作动机也是为执法人员作为专业辅助书籍,故而摒弃了所有华丽的辞藻,理论精简扼要,分析明白透彻,要点更是切合实际应用。</p>
因此在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上,《洗冤集录》属于是两开花,都相当高。</p>
最为重要的是,《洗冤集录》在编排上将当时南宋的律法条例放在全书最首,并慎之又慎的写下了寄语:</p>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p>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咱要讲证据。】</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