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明末大军阀 > 第二百零四章 南洋老农

第二百零四章 南洋老农

    “那好,坐吧。”

    刘衍与张耒分主宾坐下,然后张耒将目前春耕的准备工作汇报了一下。

    现在灵山卫各处的耕地有四十八万三千六百余亩,分布在三个千户所各处,其中八成都已经分在各处军户名下,每户有三十到一百亩不等。

    其中九千余名新军将士已经有四千四百多人分到了实实在在的耕地,所需种子、耕牛和农具等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剩下的大约五千名新军将士则是选择了将一百亩耕地的产出,折合成银子,每月直接拿钱。

    另外各处原有的墩军经过裁撤,还有数百人,分布在各处火路墩和屯堡中,每户墩军也分到了大约三十亩耕地。其余各地军户目前只能分到三十亩左右的耕地,等到农闲的时候,张耒准备继续带人想办法开垦部分荒地,只不过数量不会太多。

    “大人今年的春耕,我灵山卫准备充足,可以预见,只见今年老爷做美,没有太大的旱涝虫灾,咱们灵山卫一定是一个丰足之年!”

    张耒整日埋头在田间地头,虽然是灵山卫的千户管屯官,可是骨子里却和普通的军户一样,都有着一颗农民的向往之心,一想到丰收的景象,心中便满是喜悦。

    刘衍也非常高兴,问道:“那你估计,今年咱们能有多少收成?”

    张耒道:“现在咱们灵山卫主要种植麦,每亩产量的话,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上等的熟地大约能有

    两百斤,中等地大约能有一百六、七十斤上下,下等生地只能有个一百二、三十斤的产量。”

    “按照大人制定的田税政策,各地军户要向灵山卫缴纳每亩五十斤的税粮,再缴纳每亩五十斤的军粮,如此将好地、差地综合一下,军户一亩可以结余大约五十多斤的粮食。以现在每户军户最低三十亩的数量计算,每户军户一年余粮一千六百多斤。”

    刘衍算了算,如此每户每月平均下来也就是一百四、五十斤的粮食,一户四、五口人,每人每日也就是一斤粮食,这还不算其他的花销。

    于是刘衍摇了摇头,道:“太少了!如此一来,各处军户百姓根本过不下去。这也怪我,没有具体细算一下,就直接定下如此高的税赋数额。”

    张耒自然知道这些,道:“属下已经在灵山卫北面的铁撅山一带勘查了一段时间,那边也可以开垦部分荒地,今年属下会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

    刘衍道:“现在灵山卫可用的耕地少,亩产也少,最好的熟地,竟然亩产只有两百斤!”

    刘衍清楚的记得,史料上曾有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山东各地的亩产就已经达到了两百五十斤以上,到了明朝中后期,则是达到了每亩四百二十六斤左右。

    可是现在灵山卫最好的耕地,亩产只有两百斤,还没有西汉时候高,这是越过越回去了!

    张耒道:“大人,现在咱们

    灵山卫各处的水利设施虽然经过大整修,但是许多地方依然很薄弱,耕地长时间缺水,不是几时间就可以荫过来的,耕地的地力需要时间来养,假以时日,各处耕地的亩产会不断提高的。”

    刘衍知道张耒的是实话,但是现在自己先要让各地的军户有饭吃,至少不能饿肚子,否则自己治下肯定会闹出事端。

    于是刘衍道:“本官会让赵经历拟一份公文发下,从今年开始,每户军户上缴的田税和军粮都要降低,都改为每户每亩上缴二十斤,先要让各地百姓喘口气!”

    “大人仁德,属下佩服,我灵山卫的百姓这是有福啦!”

    “唉!”

    刘衍挥了挥手,此时感叹道:“要是有那些高产的作物种子,该有多好啊!”

    刘衍此时无比怀念后世玉米、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怀念杂交水稻,可是这些东西都不是这个时代具备的。

    虽然在历史上番薯已经在明末的时候,在陕西和山西等地有所种植,但那是没有经过改良的品种,此时的产量并不高,所以朝廷在强行推广种植的时候,遭到各地百姓的极力抵制,甚至还因此引发了民变,到了后来不得不将推广番薯的事情给停了。

    到了刘衍此时,曾经有所推广的番薯秧苗早就不存在了,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此事。

    一旁的张耒只道是刘衍在感叹百姓之艰难,可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又

    了一些春耕的事情,便告辞回去了。

    刘衍随后派人通知了赵民,让其尽快通知各处千户所、百户所,立即将军户百姓上缴的田租和军粮数额降下来。

    这边刚刚处理完,王炆镇便兴冲冲的找来了。

    “大人!”

    人还没进屋,声音便已经随风飘了进来。

    王炆镇大步走进正堂内,抱拳道:“大人,属下向大人举荐一个人才!”

    “哦?什么样的人才?”

    王炆镇冻得搓了搓手,然后笑着道:“呵呵,是耕地的人才!”

    “哦!”

    刘衍笑着道:“今日这是怎么了,管屯官张耒刚走,你又来举荐耕地人才,你们都跟农事较上劲了?”

    王炆镇道:“原来张千户也来过了。对了,大人可曾听过番薯?启年间,朝廷曾在陕西一带由官府推广种植过的,后来还闹出了不的动静!”

    刘衍刚端起一杯热茶喝了一口,此时听到王炆镇的话,顿时一口喷了出来,直勾勾的看着王炆镇,道:“今这是怎么了,想什么来什么!”

    “大人知道?”

    “当然知道!”

    刘衍很是兴奋的道:“你的那个人才在哪?立即带来见我!”

    王炆镇道:“就在门房内,属下这就去把他带来。”

    片刻之后,一个个子不高,长得黑黑瘦瘦的男子跟在王炆镇的身后走来,刘衍打量了一下,此人年纪大概在五十多岁的样子,一身破旧的棉衣,完全就是一副农户的

    打扮,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老农了。

    “启禀大人,此人名叫杜峰,是莱州那边的农户,早年间曾随船出海去过南洋赶海,在南洋的一个大岛屿上面,见过番薯!”

    “你去过南洋?”

    刘衍顿时来了精神,让王炆镇和那个叫杜峰的老农都坐下,又让仆人端来热茶和糕点,道:“你详细一。”

    此时那个杜峰还非常紧张,毕竟自己五十多岁了,还是头一次见到刘衍这么大的官,紧张得只在椅子上挨了半个屁股,手边的热茶都不敢喝一口。

    “大、大人,老、老是崇祯元、元年年……”

    刘衍哈哈一笑,道:“不用紧张,本官并不是在审问你,而是有求于你,放心就是了。”

    看到刘衍和蔼可亲,杜峰也放松了一些,道:“启禀大人,老是在崇祯元年随船去的零丁洋,也就是南洋,当时是在船上做苦力。”

    “后来海船到了南面的吕宋,据哪里盛产黄金,所以老等人便在一处叫做巴达维亚的城市落脚,在哪里生活了两年。这两年可真是苦,金子没挖到,还被那里的佛郎机人欺负的不行!”

    刘衍点零头,吕宋就是后世的菲律宾,主要指马尼拉及其附近一带。宋元以来,中国商船常到此贸易。大明洪武年间以来,中国福建居民到簇者甚多。

    自1571年,其地为西班牙,也就是此时所的佛郎机国所侵占。

    “…

    …老就是在巴达维亚城外的农田中,见到了番薯,还吃过,甘甜可口,很好吃的。”

    “那边的番薯产量如何?”

    这是刘衍最关心的问题,大明之前在西北推广的番薯秧苗是早年间传入的,基本上是没经过培育的,就是不知道吕宋那边的番薯秧苗如何了。

    “产量很高!”

    杜峰道:“在巴达维亚那边,番薯一年可以两熟,一年的亩产可达将近三千斤左右。”

    刘衍顿时喜出望外,虽然与后世动不动就五、六千斤的亩产比不了,可是已经比现在的麦产量高太多了,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于是刘衍道:“本官,如果本官为你准备一条海船,再配备船工等人,另外再配一队官兵保护你,让你再去吕宋一趟,为本官寻找高产的番薯秧苗,你可敢去?”

    杜峰顿时愣住了,苦笑着道:“大人啊,老已经五十多岁了,黄土都埋到脖子了,现在再泛舟出海,去那万里之外的番邦,这不是要老的命吗?”

    刘衍道:“本官知道此行艰难,但是也不会让你白去一趟。只要你答应去找,本官不但派人保护你的安全,送你过去,你只要做向导,并且故地重游去找东西就好。另外还会给你一千两银子作为奖赏,只要你答应,现在本官就可以先支付二百两银子作为定金,如何?”

    杜峰开始还满脸不愿意,可是听到有一千两银子的

    巨款可拿,顿时就纠结了起来,片刻之后便咬着牙道:“老这一辈子都没见过一百两银子,更不用一千两了。好!老就拼一把,帮大人去找高产的番薯秧苗!”

    “好!”

    刘衍道:“你现在灵山卫城内住下,等到本官派人去王家庄百户所那边准备船只、招募人手,一切准备好了之后,便派人送你过去。”

    “另外,此番出海,本官也不会规定具体的时限,只要你能完成任务,不管是一年、五年还是十年,本官的承诺都是有效的。”

    随后刘衍便命人取来二百两银子交给杜峰,看到如此多的银子,杜峰几乎拿不住托盘,激动得老泪纵横,直接跪下来不断的磕头。

    刘衍随后将招募人手、准备海船的事情交给王炆镇,并且让王炆镇好好安顿杜峰。

    “呵呵,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将此事办的漂亮。”

    “嗯,王同知办事,本官是非常放心的。”

    送走了王炆镇和杜峰,刘衍心情大好,虽然寻找番薯秧苗的事情还没成行,但毕竟已经有了希望。

    随后刘衍思索着,自己的根基在王家庄各处,现在灵山卫这边已经步入正轨了,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回王家庄各处巡视一番了。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