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人物之多,历史背景之深。已经快要榨干我的脑水了。正好今天停电,歇一天。</p>
顺便简单说说,我对大明这个时间节点的理解。</p>
一、明亡于神宗,他老人家少活十年对大明来说是好事。光宗不说中兴,至少一个合格君主的样式是有的,而且他成年了,有一套自己的班底。不至于像小天启和小崇祯那样,上台的时候两眼一抹黑。</p>
二、神宗应该早死,但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他偏偏不该死。因为他是熊廷弼唯一的后台。他一死,熊廷弼根本扛不住言官的攻讦,四十八年八月神宗驾崩,九月熊廷弼下台,毫无军事经验的袁应泰上位。第二年春天,也就是故事线的现在,整个辽东丢了,辽地彻底变成了大明朝的一个巨大的放血槽。</p>
三、光宗一月而崩,真是时也命也。光宗要是不崩,就算不穿越,按逻辑硬推理也有很多事情能变。比如光宗九月初一驾崩,接着方从哲内阁倒台,东林党全面上台,党争彻底激化。而他留下的俩儿子一个十五、一個九岁,根本压不住。如果再有个张居正,搞一言堂,强行压制小臣也不是不可以。但张居正之所以能是张居正,除了张居正本人能干和皇帝年幼,还有两个前提条件,分别是内廷(冯保)支持和后宫(李太后)支持。但这俩孩子都没妈,爹一死,直接变孤儿了。而且神宗大肆清算张居正,基本堵死了大明再出张居正的可能。后边儿上位的首辅要么是和事佬,要么是应声虫。大臣彻底让小臣牵着鼻子走。</p>
五、文管集团。明代从来没有这种东西。皇帝只要想,就能把最高决策权收回来。例子很多,比如嘉靖外藩入京,能把整个中枢换掉,不仅因为他聪明,还因为祖宗的顶层设计就这样。比如神宗三十多年不理政(上不上朝无所谓,明代的中央决策就不靠这个),臣僚除了上疏劝谏再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他不点头,不管大臣小臣都补不了,文官直接缺位。再比如,崇祯换首辅比换衣服还勤快。而且文官之间的矛盾有时能大到你死我活。</p>try{ggauto();} catch(ex){}
六、明代皇帝强,不等于中央强。六部在地方没有分支机构,连个中央统计都搞不出来,反倒是挂都察院衔的高级外派官特别多。遇到事情,中央只能特派。这就像财政部下面没有财政厅和财政局。这在国家不出大事的时候,无妨。但一旦发生明清战争、长期天灾,这种旷日持久,需要中央能力的大事时,大明根本搞不定。</p>
七、大金很强,努尔哈赤是大才,他手下没有弱者,黄台吉更是天才。这是事实,与立场无关。崇祯对黄台吉真是让人唏嘘。当然,大清末代也让人唏嘘,而且因为离得近,甚至让人有切齿之痛。</p>
八、明朝稳住,后金自己就会裂开。后金内部的矛盾大得很,比如努尔哈赤和他儿子、兄弟的矛盾大到要动刀子强压,压了之后还搞不了大清洗,只能忍着继续用,比如杜度和阿敏。黄台吉那一代的矛盾也大得很。故事线的这个时间节点,努尔哈赤迁居萨尔浒,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事情诸君可以直接查,我就不表了。要不是大明连着死了两个皇帝,熊廷弼下野,辽东全丢,鹿死谁手还真不知道。大争当中,多是比烂。大明更烂,所以输了。</p>
九、西洋。当年很多传教士对大明的看法就是伟大而邪恶。故事中,被熊廷弼砍头的门多萨神甫的“反诗”改自《中华大帝国史》,这本书出版于万历十三年。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像没有文管集团这种东西一样,西洋人也不是铁板一块。</p>
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统治者的视角展开故事,对底层的态度,多是没有态度。看不到,就无所谓残害或帮助。</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