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楼。</p>
如果娄家没有出那事,今科士子齐聚的地方肯定是状元楼,但现在大伙儿明智地避开,来到了这座环境清雅的正店开办文会。</p>
从第二场省试考完,到第三场殿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如果再说备考冲刺,就显得太假了,榜上有名的士子,基本都开始出来交际。</p>
毕竟在场之人,一只脚已经踏入官场,日后同辈之间关系最近的,莫过于同科及第。</p>
从天下无数士子里面脱颖而出,本就是一种荣耀,对于彼此的才华也有认可,再加上一起入仕,官场新人往往会互相扶持,有几分共奋斗的意思,一群从底层爬上来的交情,少了几分功利,多了几分温馨,即便来日身居高位,也会优先照拂。</p>
这是最紧密的人脉关系圈,气氛怎会不好。</p>
比如公孙策,之前那般嘴臭,但此时与国子监的同科见面了,大家相逢一笑,反倒有种不打不相识的亲近感。</p>
比如包拯,一贯的沉默寡言,除了庐州本地士子知道这位的怪脾气外,大家对他的印象还不如公孙策,直到省试一鸣惊人,高居一榜,众人有意上前攀谈,才发现这位竟也是才思敏捷之辈,顿时开始结交。</p>
只不过某个人的缺席,总让众人眼神交流间,有种微妙的古怪感。</p>
如果是排名靠后的士子没来,倒也罢了,毕竟今科三百多位士子,也不可能每个都到,还有的在和商贾岳父谈嫁妆呢……</p>
偏偏没来的,是排在首位,甚至称一句今科声名最盛,如雷贯耳的才子,都毫不为过。</p>
解试之前,国子监聚会,一概不来;高中解元,文会诗会,一概不来;省试之后,还不出来,就真的过分了。</p>
实际上,狄进原本是准备与同科及第的小伙伴们好好联络一下感情的,谁料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对于同科的请帖,他倒是认真答复,讲明有重大案件,实在脱不开身。</p>
可惜对于这等理由,大家显然无法接受,觉得对方太过傲气,现场的气氛自然有些微妙,尤其是望向包拯和公孙策的时候,毕竟大家早已知晓,三人的关系莫逆,都会查案,也都会遇到案子……</p>
包拯倒是全然不在意,公孙策则有些担心:“希仁,你说仕林这次到底查什么案子?为何连我们俩都不允许插手?”</p>
包拯道:“仕林不让我们过问此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有能力破案的,不必介怀。”</p>
公孙策哼了声:“相信仕林能破案,你才不插手,如果换一個没有能力破案的,哪怕是至交好友,你这黑炭也会自己上吧?”</p>
包拯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案子不等人!凶手必须尽快缉拿!”</p>
公孙策无奈,又低声道:“但仕林至少来露个面吧,这同科的聚会都不参加,实在太得罪人了,我刚刚听到有人议论,竟然说……唉!说他这位省元是巴结知贡举得来的,没有真才实学,才会羞于露面!”</p>
自古文无第一,文章好坏本来就很难让人服气,除非如国子监解试那般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否则总有挑刺的地方,历史上下一届,欧阳修那般才华,被知贡举的晏殊点为头名,都被阴阳怪气说因为同乡得的头名,此番大儒刘筠对于狄进的答卷赞不绝口,同样传出了一些说法,认为这是一味的投其所好,才让知贡举点了头名,得了省元。</p>
公孙策知道,闲言碎语的背后,是怨气所积,换成以前的他,只会不屑一顾,如今却觉得这样做真的不利于来日发展,才会担忧。</p>
包拯依旧讷讷不言,王尧臣倒是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明远,希仁,狄仕林真就脱不开身么?你们让他来露一面,也好对诸位同科有个交代!”</p>
文彦博从背后探出头,也笑道:“是啊!不然显得太傲气了吧!我还等着与他唱和一曲呢!”</p>
他是开玩笑的语气,但有些人就不开玩笑了,一名士子如厕归来,却聚拢大家,兴冲冲地道:“诸位可知隔壁用膳的人是谁?是开封府衙的朱判官!”</p>
“原来是那位明经出身的左正言!”“咦,是了,据省元郎所言,开封府衙不是在查一起要案么?”“快问一问这位判官,也让我等开开眼界!”</p>
众士子笑了起来,不少人开始起哄。</p>
朱昌官声不好,又不是进士出身,大家虽然还未解褐入仕,按照身份依旧是平民,但真的不怕这府衙判官。</p>
同样也抱着几分看那位笑话的意思,你不是推托查什么大案子,连同科的文会都要缺席么,那就让我们听一听,到底是何等大案,需要这样重视,可别名不副实哦!</p>try{ggauto();} catch(ex){}
人多壮胆,顿时四五个行动力最强的就走了出去,不多时就把朱昌半请半驾着带了过来。</p>
“你们……伱们……”</p>
朱昌本来就是出来避难的,府衙里面正在审荣婆婆,身为太后党,他实在坐立难安,便干脆避了出去。</p>
会仙楼环境优雅静谧,价格也没有张家园子和状元楼那么黑,他还挺喜欢,没想到这群士子不去状元楼,偏偏跑到会仙楼来开文会,正巧碰个正着,把自己团团围住:“府衙现在查的是什么案子?”</p>
面对这群人目光熠熠的逼视,朱昌木然片刻,开口道:“我们开封府衙一贯秉持有冤必伸,有案必究的原则,在陈直阁公正严明的肃政下,破除大案要案!”</p>
“府衙现在到底查的是什么案子?”</p>
“开封府衙去年的功绩卓著,破案数目相较往年明显提升,京师百姓拍手称快,国朝上下和睦太平!”</p>
“府衙现在到底查的是什么案子?”</p>
“别问了……别问了……”</p>
眼见这群不好糊弄的士子不依不饶,朱昌无可奈何,只能将大致情况说明:“府衙拿住了第二位丐首……”</p>
“抓住两个丐首了?这是要一网打尽啊!”</p>
如果抓住一人是碰巧,那抓住两个显然就是真本事了,有人颇为振奋,也有人不以为然。</p>
毕竟由零突破到一是最震撼的,当时京师生活的士子是真的激动,现在这种感觉则轻了许多,至少不该为此连一场文会都不来。</p>
朱昌又道:“府衙入定王府,拿了八大王身边的忠仆……”</p>
众士子神色郑重起来,事关国朝王爷,任何小事都是大事,莫非去年那场灭门大案,要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了?</p>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性情刚直的陈公尧咨所为,与那位恐怕干系不大吧!</p>
朱昌此时已经看出来这群人到底关心谁,干脆道:“多的你们也别问了,狄仕林如今正在审问荣婆婆,他胆子大得没边了,你们离他远点是对的,再敢追问,是要出大事的……让本官出去!让本官出去!”</p>
眼见这位判官挣脱人群,落荒而逃,那惊惧的表情不似作伪,大部分士子却很茫然:“荣婆婆?荣婆婆是谁?”</p>
他们毕竟还未进入官场,对于前朝的宰执和声名好的高官是认得的,宫中人物就很陌生,但少数十几位已经变了神色。</p>
这些都是家中有官宦长辈的,平日里加以提点,不仅是那些明面上的大人物,还有些人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是宫中的那位荣婆婆么?狄仕林在审她?这……这不可能吧!”</p>
众人交头接耳起来,终于明白了这位犯人的来历:“她是太后的贴身婢女……服侍了太后二十年……最得太后信任……”</p>
“怪不得仕林不让我们插手……”</p>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为之恍然,旁人则傻了:“啊?”</p>
太后执政,固然不亲自批阅殿试的答卷,却对排名有着近乎决定的话语权,在殿试十几天前,把太后最宠爱的心腹宫婢拿入大牢审问?</p>
就算没有听过上一届的宋祁,是如何在太后的安排下硬生生错失了当朝状元,也该知道万万不能这样,这简直是自己跟三元魁首过不去!</p>
本以为在殿试卷子上写一篇劝诫的文章,就已经是铮铮傲骨,不为头名而折腰了,结果跟这位一比,又完全不是一个层次……</p>
空气安静下来,片刻后,性子最烈的文彦博率先拍案而起:“好!顶天立地,气冲霄汉,我辈当如此!”</p>
此言打破了沉寂,也拉开了称赞的浪潮:“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狄仕林真乃我等士大夫的楷模!”</p>
“守法持正,敢任事责,凛凛然有不可夺之节,盖孔圣所谓大臣者!”</p>
“不能得见狄仕林一面,当真大憾!然与他同科及第,又是我等大幸!哈哈!干!”</p>
无论是真心敬佩这等不顾功名,不畏权势的英勇举动,还是心里觉得这家伙疯了,至少在嘴上都是必须称赞这种行径的。</p>
因为这本就是最符合文人士林的风骨!</p>
就连一向沉稳的韩琦几杯酒下肚,本就有些醉意,此时都按捺不住,说出最狂放的话语:“殿试若不公,我等当上书!今科状元,舍他其谁!”</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