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未知其他 > 大宋神探志 > 第两百七十一章 真是后生可畏!

第两百七十一章 真是后生可畏!

    狄进自从回京后,先后拜访了三座府邸。</p>

    一座是枢密副使陈尧咨的,一座是翰林学士刘筠的,一座则是枢密使张耆的,毕竟这位热情邀约,还是要上门走动走动的。</p>

    三位朝廷***后,接下来就是同辈之间的交情了,比如同为三元及第的宋庠,比如天圣五年的同科回京,结果没想到,现在却来到前朝老将李允则的家里。</p>

    跟着宅老一路进入院中,就见一位背脊挺张,虎威犹在的老者站在堂前,狄进见了立刻快走几步,上前行礼:「李公!」</p>

    李允则打量着他,片刻后点了点头,做了个邀请的手势:「狄三元请!」</p>

    「李公请!」</p>

    双方入座,李允则让宅老奉了茶,然后就开门见山:「狄三元此来,想来也不是用膳的,老夫就不多做准备了,谈事吧!」</p>

    换成另一个人,会觉得这老头脾气好急躁,但狄进结合李允则在真宗朝所做的功绩,却不会为表象所迷惑,语气平和地开口:「此来正是要向李公请教,我想要获得以下情报,辽国正使萧远博有几个儿子?死去的这位行次第几?嫡出还是庶出?其母是出身辽国大族?还是身份卑贱?」</p>

    李允则没想到这位更加直接,略显浑浊的眼珠转了转:「你觉得这些很重要?」</p>

    「当然重要!」</p>

    狄进颔首:「谍细的能力虽强,地位却往往低下,‘金刚会敢用计谋,却又凭什么让一位贵人之子配合着送命?」</p>

    李允则发问:「所以你怀疑,死者不是萧远博的儿子?」</p>

    狄进道:「不无可能,但那样也有被直接揭穿的风险,所以不排除是计中计,等着我们怀疑他们的父子关系,等到进一步证实后,更加理亏……」</p>

    李允则再问:「那就是萧远博不待见的庶出子?」</p>

    狄进道:「既是不待见的庶出子,又拿来送死,平日里定然饱受羞辱,又如何能肯定,这个人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直到审问的最后阶段暴毙身亡,都不提前露出半点端倪?」</p>

    李允则继续道:「那就是这位不待见的庶出子,有一位牵挂的人,为了那个人,这位庶出子甘愿当死士,所以你还要询问他的母族,看来考虑得确实全面……可惜,这些情报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查清楚的,你所做的猜测,也毫无依据可言!」</p>

    狄进并不失望,只是叹了口气:「是啊!两国谍报的难度大不相同,机宜司的风波,近来传遍朝堂,市井之中都有议论,反观辽国那边的秘密,则要专门安插人手打听,高下立判!」</p>

    李允则淡淡的眉头扬起:「狄三元这般认为?」</p>

    狄进将之前对比宋辽两国社会结构与谍报难度的关系,对着这位跟辽国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将军讲述了一遍,末了总结道:「辽固然也自称中国,自诩为中原正统,可实质上还是外夷,哪怕经历了多少教化,以民为奴的核心制度不变,也只是批了一层外皮罢了!但这种上下分明的阶级壁垒,确实造成了情报的阻隔,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p>

    李允则毕竟岁数大了,思维的敏锐程度肯定不及当年,缓了一会儿,咀嚼着这番话语,终于露出动容之色:「不愧是三元魁首!好见解!当真好见解!」</p>

    狄进道:「不敢!在下只是浅见,况且只提出了难题,并无适合的解法。」</p>

    李允则想了想,也不禁叹了口气:「没有捷径,唯有靠人,前仆后继地送往辽地,用自己的命来换得那些珍贵的情报!狄三元,你可听过‘射鬼箭?」</p>

    狄进摇摇头。</p>

    李允则道:「那是辽人的一种刑罚,将人绑在一根柱子上,然后对其乱射,直至乱箭穿身而死,这同样是契丹的军礼,在其出征和还</p>

    师时都会施行,而辽军每每在还师时用来射鬼箭的,就是所获的我宋人谍探……」</p>

    说到这里,李允则的语气里不自觉地透出悲伤:「这群人中,有的老夫至今还记得,但有的姓甚名谁,是什么模样,家中妻儿老小过得如何,老夫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正是那些关键的情报,让我们每每能料敌先机,一次又一次地遏制住辽人南侵的欲望,让两国盟约维持至今,有了这太平之世啊!」</p>

    狄进肃然起敬:「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在不为人知的战场上,保卫着国家的安定!」</p>

    这个年代的底层百姓对于国家并无概念,只是被裹挟着参军,或是被迫与入侵家园的敌人拼命,但愿意深入敌国的谍探,往往多义士之辈,这群人是真的形成了初步的爱国意识,有着保家卫国的大义。</p>

    「说得好!」</p>

    李允则大赞。</p>

    这位老将军同样值得尊敬,因为他并非只是嘴上说说,晚年定居京师时,还让那些从辽国回归的谍探住在自己家里,当作门客供养。</p>

    历史上李允则死后,又提前将这群人安置到枢密院的官营里,可以说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这些为国家立了功劳,生活却依旧没有保障的人群。</p>

    当两人在这个方面达成共识,李允则态度已然有所改变,调整了情绪,重新转回正题,语气和善了许多:「狄三元对于‘金刚会更加了解吧?可愿说给老夫一听?」</p>

    「当然愿意!」</p>

    狄进开始讲述:「事实上,我在同判兖州之前,就想要抓出他们的蛛丝马迹,但遗憾的是,在丐首何万那里断去了线索……‘金刚会的人员数目稀少,皆是精锐之士,又擅于保护自己,他们在国朝潜伏了近二十年,扶持起来的乞儿帮都成为了大患……这乞儿帮不仅穷凶极恶,借助无忧洞的环境极难剿灭,还有七名丐首脱下了污衣,穿上了净衣,这一切正是自称‘大爷的首领主导……」</p>

    关于辽人谍探的调查,狄进之前就没有藏私,都记录在了案卷之中,存放在开封府衙,后来机宜司将这些案卷都拿走,自然也有所了解。</p>

    不过记录在纸质上的内容,当然远不及他这位抓捕者详细,李允则听着,时不时地问出一句细节。</p>

    待得狄进介绍完毕,李允则沉默下去,思索半晌后,缓缓地道:「‘金刚会比老夫原先所想的还要难对付,这群人已经不止是一个辽人的谍探组织了……」</p>

    狄进道:「此话怎讲?」</p>

    李允则道:「依老夫接触过的宋辽谍探,从未有在敌国待过五年以上,更妄论二十年!这般漫长岁月,足以改变谍探的方方面面,老夫这也是揣测之言,你姑且听之,可以将‘金刚会视作一群国朝的叛徒,而非辽人的谍细对待,这样反倒更容易抓住他们!」</p>

    狄进若有所思,他之前也有过类似的考虑,但这位老将军根据亲身的经历,看得无疑更加透彻,变换身份的思路更是一针见血:「当作国朝叛徒,而非辽人,李公所言予我启发甚大,然还有一点不解,这群人的忠诚又如何保证呢?」</p>

    李允则即刻:「只要领头的首领对辽忠诚,这个组织就垮不了,但这个首领只要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或者继承人的威望不足以压服其他成员,‘金刚会很快就会发生内乱,等待他们的自是消亡!」</p>

    狄进点了点头。</p>

    此言与他当时的评价同样不谋而合,他也认为「金刚会」这样的模式长久不了,就算没有外敌,都会渐渐走向灭亡,不过切入点与李允则有所不同。</p>

    当然,问题还是那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这个组织什么时候完蛋,万一对方再能熬些年头,到</p>try{ggauto();} catch(ex){}

    了宋夏战争,在背后狠狠捅上几刀,到时候再后悔为什么不早早抓人,就太晚了……</p>

    狄进定了定神,再度转回眼前的难题:「李公既也认可了‘金刚会的威胁,想要化解这个困局,我们是否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p>

    李允则目光一动:「你想怎么做?」</p>

    狄进道:「从辽国使臣萧远博身上入手,查明真相!」</p>

    李允则想了想,明白了狄进的策略:「你认为,机宜司这边的调查,都在‘金刚会的算计中,破案的把握不大,反倒是从那死了‘儿子的萧远博身上,能够寻找到突破口?」</p>

    狄进点头:「萧远博是使臣,他可以出于某种原因配合谍探,但终究不具备谍探的专职技巧和高度警惕,我们如今已经落于下风,失于被动,如果再按照‘金刚会准备好的路走下去,那最后迎来的必定是惨败,唯有改变思路!」</p>

    李允则深以为然:「说的好!」</p>

    这位老将军是很擅于套路的,当年他坐镇雄州时,举办上元佳节灯会,有辽人统军偷偷前来游玩,他就故意派人去款待那辽人统军,好吃好喝招待着,全程却没有询问任何问题,然后再放其离去,没几日,这个辽人统军就被辽国诛杀了……</p>

    又比如他接到谍探情报,某位辽国***喜欢宋的一套茶具,李允则立刻令工匠仿造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将其带到雄州榷场进行展示,又雇佣人大肆宣传,然后过几日直接将其撤下,于是榷场的人都在传,这套茶具被拿来贿赂辽国***了,最后那位***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被辽庭处决……</p>

    正是这样的将领,镇守河北二十年间,期间或明或暗,让辽国吃了无数的亏,才能让河北之地免遭这群贪婪的外夷劫掠,得享一段来之不易的太平。</p>

    可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p>

    所以狄进是真心实意向这位老将请教的,而李允则也未藏私:「你所思所虑,确实是如今最佳的破敌之法,然机宜司缉拿金刚会理所应当,机宜司若对辽国正使展开调查,万一后续发生意外,正使萧远博有个三长两短,你可曾想过后果?辽国趁机责难,陈兵于边界,或许他们也不愿轻启战端,但这群贪婪的贼子,会在已经拟定的盟约上,索要更多的好处,这个罪责落下,无人能担得起!」</p>

    狄进却是早有想法:「李公所言极是,萧远博确实不该由机宜司调查,机宜司依旧追查死者的案情中,牵制住‘金刚会的目光与精力便可!」</p>

    李允则不动声色:「依你之意,是那位渤海遗民执掌机宜司?」</p>

    狄进摇了摇头:「大荣复要做的,只是履行提点的义务,他的身份和资历都不可能令机宜司心服口服,提举依旧是刘知谦,两位主官合作,再将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人清除出去!」</p>

    李允则问得直接:「哪些人不利于团结?」</p>

    狄进答得果决:「提点孙永安,为争权势,一意排挤大荣复,便是不利于团结之辈,但凡这等只顾争权,不顾朝局的,统统要清除出去!」</p>

    李允则完全明白了这位的来意,沉默少许,感叹道:「后生可畏啊!」</p>

    如李允则这样的老臣,当然不会因为一席话语,就完全改变立场,哪怕再合缘,也得考虑到政治因素,何况他的弟子刘知谦还卷入其中,为机宜司提举。</p>

    所以狄进提出了政治上的合作。</p>

    大荣复终究是渤海遗民,这样的人可以得太后提拔,做副手定位的机宜司提点,但想要直接提举机宜司,现阶段是完全不现实的。</p>

    而狄进应承了宋庠,会在需要的时候出面,却也不是去提举机宜司。</p>

    那么就目前的局势来说,还是刘知谦继续</p>

    担任提举为好,再将一群人清理出去,谁的人?</p>

    曹利用的人!</p>

    所以李允则才会说出这样的评价,满朝文武都忌惮曹利用,你这小辈却敢堂而皇之地在虎口中夺食,岂不是后生可畏?</p>

    可问题并未解决,李允则是很不好糊弄的,继续问道:「萧远博怎么查?」</p>

    狄进毫不迟疑地道:「我会争取馆伴使之位,便可光明正大,亲查这位辽国使节!」</p>

    「你……」</p>

    李允则有些动容,这个时候去跳馆伴使这个火坑?</p>

    但他转念一想,对于别的臣子来说,这是一个火坑,对于眼前这位年轻的馆阁人才来说,反倒是利大于弊。</p>

    因为狄进毕竟入仕未久,资历还不丰富,就算最终没有干好,让辽人占据上风,主要责任依旧在打死人的机宜司,顶多短期受些责罚,长远来看,反倒获益无穷。</p>

    这是有担当的臣子,在国朝有难的时候愿意出面顶上去,岂能不受重用!</p>

    可如此一来,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难题,李允则苦笑着摇了摇头:「狄三元为国朝效力的心是好的,然‘馆伴使一职,并非什么官员都能担任,你的官品和资历,并不足以获得这份差遣!」</p>

    事实上,如果不是发生了打死大使之子的祸事,馆伴使是个很热门的差事,积累外交经验,增加两国影响力,北宋中后期,甚至由宰执重臣亲自担此重任,即便不是宰执出马,常常也能见到翰林学士出面迎接外宾。</p>

    辽国派出的使节也不是无名之辈,总不能宋廷随便派个人应付不是?</p>

    这其实也是如今的馆伴使生病后,其他人不好选的原因,如果真是能指派个中低品官员,那由不得对方拒绝,唯有选择的余地不多,个个都有资历背景,翰林学士那一档次的官员,是入两府的最后阶梯,谁愿意在这个时候沾染污点,才会迟迟无法决定由哪位来背锅……</p>

    偏偏此时此刻的狄进,即便是三元魁首,也不够资格!</p>

    别说他了,上一届的宋庠都不够格!</p>

    面对这最后的难题,狄进丝滑地从袖中取出书卷:「进初入仕途,资历浅薄,确实不足以服众,但倘若加上这部《洗冤集录》,又当如何呢?」</p>

    李允则有些怔然:「老夫年迈,夜间却是看不清字了,狄三元不妨说一说,这是什么书?」</p>

    狄进正色道:「在下年少,本不敢著书育人,然慕于先祖狄梁公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再见地方官员,多轻实证重刑罚,便试著此刑案之作,望天下间的冤假错案能越来越少!」</p>

    李允则对此是真不清楚,闻言也有些半信半疑,谨慎地让年轻识字的仆从念了起来:「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着今佐理据者,谨之至也……」</p>

    当序章读完,明了此书的核心思想「人命大如天」,李允则深吸一口气,终于没了疑虑。</p>

    一位著书立言的三元魁首,绝非可有可无的国朝小官,确实可以破格当上馆伴使!</p>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朝堂如今的任职难题,还能在两国接待中,顺理成章地调查使节之子无故身亡的要案!</p>

    而想清楚一切关隘后,面对这位未雨绸缪,能将各方利益都考量进来的年轻三元,李允则定定地打量了一番,最终忍不住再度发出这一声感叹:「真是后生可畏啊!」</p>

    免费阅读.</p></div>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