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下车进店,只见里面摆了两张老式的木制理发椅,看样子年岁比虎永刚都大。</p>
店内的一应摆设,都显得那么老旧,但家私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地面也不见一丝灰尘。</p>
这在小镇的古老理发店里是很难得的,一般来说,随处可见的是碎头发。</p>
理发师傅也上了年纪,应该是个老手艺人。他正一手拿着一把老式的剃刀,一手扯住挂在墙上、油光铮亮的磨刀布,剃刀在上面“唰唰唰”的磨蹭着。</p>
一张理发椅已经放平,上面躺了一个人,嘴巴上蒙着一块冒着热气的毛巾,正等着老师傅给他刮胡子。</p>
老师傅见虎永刚两人进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满脸笑容地问道:“剪头发吗?”</p>
虎永刚说:“我的耳朵痒,主要是想掏个耳朵,不知道老师傅的手艺如何?”</p>
他这随口一问不要紧,老师傅却像是受到了侮辱,仿佛他引以为豪的手艺遭到了亵渎,顿时拉下脸来,用不拿剃刀的那只手,指指台子上的一个小竹筒,冷冷地说道:“手艺好不好,我自己说了也没用,你看看我的家伙事儿再说。”</p>
在云南听到这句话,让虎永刚很惊讶:因为“家伙事儿”这是一个北京方言。</p>
不过,再一想,这是一个老手艺人说出来的话,也就不奇怪了。老一辈的人喜欢把工具叫做家伙,古时候有人也把剔牙、修指甲一类的小工具叫做事儿。</p>
再一看那被磨得发亮的小竹筒,里面装着刮耳毛的刮刀、挑耳屎的起子、掏耳勺、镊子、扎着羽毛的小竹棍,等小工具一应俱全,就知道他的问话有些唐突了。</p>
他忙打招呼:“不好意思,我口无遮拦,老师傅不要见怪。”</p>
老师傅脸色稍缓:“没关系的。你们稍坐一下,我给他修个面,马上就好。”</p>
说修面,而不说刮胡子,这更证实了他是个老手艺人。</p>
虎永刚在木椅上坐下,习惯性的随口问了一句:“掏个耳朵要多少钱啊?”</p>
这不是他太小心,而是有过挨宰的经历,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担心。</p>
那一次,他是在长沙,也是因为耳朵痒,到一家足浴城里采耳。标价是59元,买单时却被告知,要付118元。</p>
他不解,问何故?</p>
答曰:给你采了两只耳朵!</p>
……</p>
老师傅看看他的头:“看你的头上,应该是喜欢光头吧?”</p>
虎永刚点点头说:“是的。我平时都是光头,洗头方便。这是出来久了,长长了,看起来像寸头。”</p>
老师傅说:“那我给你推一下,再修个面,加上掏耳朵,你一起给10块钱就行了。”</p>
虎永刚惊得张大了嘴巴:这妥妥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价格啊!</p>
在深圳,就他这样的光头,推一下,最便宜的都要38元。有一次在一家美发沙龙,遇到一个什么号称首席的托尼老师,还被收了168元呢!</p>
这让他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p>
整个享受的过程,就不详细描述了,免得有人说,画虎成猫写水文。</p>
回到车上,宁静说:“真不知道,你怎么那么喜欢掏耳朵,还一脸享受的样子,到底有什么舒服的?也不怕捅破了耳膜,变成了聋子!”</p>
虎永刚坏坏地笑道:“舒不舒服的,也没法和你解释啊。你可以联想一下,就像是做那事,你们女人舒不舒服?”</p>
宁静白了他一眼,在他肩膀上轻打一巴掌:“你什么事情都要往那个方面想,那个事情不是你们男人舒服吗?”</p>
虎永刚笑道:“那个事情,到底谁舒服,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喜欢联想,也不是我一个的事,古代文人墨客,也有不少的描述流传下来呢。”</p>
宁静说:“你以为人家都和你一样,没事爱瞎想啊。”</p>
虎永刚说:“你别不信,这类的文章还是很多的。我刚刚掏耳朵了,就讲一个有关这个的故事给你听听。”</p>
。</p>
宁静笑着说:“你讲,我看是不是你胡编乱造的。”</p>
虎永刚正色道:“绝对不是我瞎说的,这个故事出自于清代的《笑林广记》,有据可查的。不过原文是文言文的,我就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说啊。”</p>
宁静:“行,我洗耳恭听!”</p>
于是,虎永刚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讲道:</p>
从前的一天晚上,有一个男人吃完晚饭,坐在那里掏耳朵,他的妻子打了一盆水给他洗脚。</p>
看着他很享受的样子,妻子想到了那件事,不由问他:“你说这洗脚,是你的脚舒服,还是脚盆舒服?”</p>
男人一愣之后,马上就领会了妻子的实际意图,他举起手里掏耳勺,反问道:“你说我掏耳朵,是掏耳勺舒服,还是耳朵舒服呢?”</p>
夫妻两人心领神会,都哈哈大笑起来。</p>
没想到,他们的对话被隔壁邻居听到了,邻居也问了一句:“如果掏耳勺掉进了洗脚盆,是掏耳勺舒服,还是洗脚盆舒服呢?”</p>
……</p>
看着虎永刚不说话了,专心致志地开车,宁静意犹未尽:“怎么停了?继续啊!”</p>
虎永刚“哈哈”大笑:“故事已经讲完了!”</p>
“这就结束了?什么意思嘛?”</p>
“什么意思你自己想啊!”</p>
……</p>
女人的思维方式和男人有些不同,尤其是宁静这样比较传统的女人,内心不泛黄,所以对虎永刚讲的故事,一下子不能理解。</p>
不过她不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虎永刚没有解释,她的思维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你说这个老师傅,收费这么便宜,他的店还能够坚持多久呢?”</p>
虎永刚说:“收费的高低,和当地人的收入情况、消费水平有关,也许你觉得便宜,当地人还觉得贵了呢。至于他的店,只要他还能干得动,就开得下去。毕竟他的手艺在那里,中老年人还是喜欢的。”</p>
宁静叹了口气:“都说是勤劳致富,为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勤劳,还是这么贫穷和落后呢?”</p>
虎永刚笑道:“勤劳致富,这本就是一个励志的鸡汤。农民都很勤劳吧?工地上搬砖的工人也很勤劳吧?他们有谁富了吗?”</p>
宁静不服气地说:“那老话说的‘穷不过三代’也不对啊。看那老师傅的剃刀,用了不止三代了吧?怎么还这么穷呢?”</p>
虎永刚说:“穷与富,要看和谁比了,也许在当地人当中,他的收入算高的呢。‘穷不过三代’不是说某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那决定因素很多的,只能说某一户人家的情况。</p>
其实这也是穷人自己给自己打气的鸡汤,只要努力、只要勤劳,就能摆脱贫穷的困境。</p>
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一个贫穷的人家,很难娶妻生子,他家的烟火就难以延续,一般三代以后,就湮灭在茫茫人海之中了。”</p>
宁静思索了一下说:“你这个说法虽然悲观,也比较消极,不过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的。我想知道,你又是怎么理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的呢?”</p>
虎永刚说:“我给他们总结了三个字:一代吃、二代穿、三代玩。玩等于完,所以‘富不过三代’。”</p>
宁静笑道:“那要是有了第四代,是不是就乐死了?”</p>
虎永刚说:“我说的这三个字,不是说富人都是吃喝玩乐的,而是说的他们三代人的特点。</p>
一代吃,是说他们的第一代,忙于资本积累,有得吃就行了,有追求的,无非就是吃得好一点;</p>
二代穿,是说富人的第二代,开始享受生活了,衣服要穿好的,包包要买名牌的,金银首饰也要戴起来;</p>
三代玩,是说富人到了第三代,积累的财富基本上是花不完了,就开始了各种玩。玩得高级一点的,就玩琴棋书画、骑马射箭高尔夫,顺便帮帮网红小明星;低级趣味的,就玩吃喝嫖赌抽。反正玩物都丧志,最终都是完,哪里还有第四代乐呢?”</p>
宁静说:“这和我想的差不多。”</p>
虎永刚笑道:“借用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富人的生活,大体是一致的;穷人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