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1850美洲黄金大亨 > 第一百八十六章:大清访美使团

第一百八十六章:大清访美使团

    1850美洲黄金大亨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六章:大清访美使团在途径奥尔良的时候,梁耀在奥尔良电报局向华盛顿方面拍发了一份电报,电报内容为:大清国使团已在访美途中,不日将抵达纽约,请务必做好迎接准备。</p>

    这封电报梁耀本来打算在休斯敦发,只是休斯敦的电报局在范德比特拍完电报的第二天,线路就出现了一些故障,梁耀只能选择在新奥尔良的路易斯安那州拍发电报。</p>

    航行数日之后,船队抵达了纽约港。</p>

    纽约港就像是一张大嘴,而斯塔腾岛则是一个塞子,堵住了这张嘴。</p>

    三公里长的海峡将它与长岛隔开,海水沿着海峡慢慢流入海湾。</p>

    斯塔腾岛的西部延伸到了新泽西的内陆,而海港对面就是曼哈顿。狭长的曼哈顿岛就像东河和哈得孙河之间的一座天然桥墩。</p>

    船只行驶到此处之时,无论范德比尔特还是梁耀都百感交集。</p>

    范德比尔特出生于斯塔腾岛上的一户普通的荷兰农家,斯塔腾是是他人生的起点,从这里开始,范德比尔特完成了从一艘价值100美元的驳船开始创业,缔造了他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航运帝国。</p>

    船只经过斯塔腾岛的时候,船上的船长和水手们纷纷向斯塔腾岛上一座比较破旧的农家建筑脱帽致敬,这是范德比尔特的航运公司不成文的规矩。</p>

    范德比尔特本人也摘下了宽边海狸礼帽向岛屿上的那座建筑深深一躬,他的眼眶似乎还有些湿润。</p>

    因为那座不起眼的建筑是他曾经的家,他的母亲,也可以说他的人生导师还在世的时候,范德比尔特的驳船在路过这里时总会自豪地向母亲以及岛上的邻居们打招呼,炫耀自己的船。</p>

    梁耀目光则是停留在海港对面的曼哈顿,上一世,他毫无希望的人生就是在这里结束。</p>

    1851年的曼哈顿虽没有后世高耸的摩天高楼,建筑还是以四五层楼高的砖石建筑为主,但此时,曼哈顿地区已经是纽约市的中心,也是整个纽约州,甚至北美地区的经济中心。</p>

    这里,是北美地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p>

    而在曼哈顿周围,则是成片农田、牧场、水产养殖地,为这座人口高达70万的国际大都市源源不断地输血,提供农产品。</p>

    虽然纽约腹地有着广袤的内陆,但纽约自诞生之时起就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这座城市并不是向内陆地区扩张,而是向沿海地区扩张,例如纽约的南街,就是19世纪初填海造陆而成的。</p>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之初,纽约市并不是美利坚的第一大城市,建国之初,美利坚第一大城市的桂冠属于费城而非纽约。</p>

    1790年纽约拥有城市人口33131人,是为当时美利坚的第二大城市,而当时的费城人口为54388人。</p>

    当然,这个人口统计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奴隶人口并未纳入统计的范畴。</p>

    是的,在建国之初,美利坚的北方也蓄奴,而且蓄的不仅仅只有黑奴。</p>

    纽约州也是在立国后的三四十年内,慢慢废止了奴隶制,到了1851年,纽约州几乎已经没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奴隶。</p>

    纽约的码头上挤满了船只,高高的烟囱不间断地向天空中喷涌着浓烟、船只两侧的明轮拍打着水面,溅起阵阵水浪,周边的建筑物和教堂的尖顶与穹顶交相辉映,让整个城市显得宏伟壮丽,蒸汽船的汽笛声不绝于耳。</p>

    “不想美利坚还有人丁如此兴旺,商业如此繁华的城市。”</p>

    伍元华望着曼哈顿南端一众四五层楼高的高楼感叹道,这时期的纽约,也是美利坚拥有最多四层以上建筑的城市。</p>

    在德州的时候,德州并未给伍元华这些华商多大的震撼。</p>

    这些华商虽然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们刚到美利坚没多久,对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没有放下心中身为天朝上国子民的傲慢。</p>

    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入了美利坚国籍,但从骨子里,他们还是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的子民,哪怕是他们是眼界较为开阔的外贸商,也不能免俗。</p>

    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p>

    德州全州的人口也不过十来万,算上黑奴的话可能有个二十来万人口,但对于领土面积广袤的德州来说,这点人口平摊到德州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实在有些不够看。</p>

    就连德州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其实也不过是一个稍微比较大一点的镇子而已。</p>

    整个德州,也可以说是整个美利坚南方的社会风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农业社会,和同为农业社会的大清,没有太大的差别。</p>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美利坚南方地区还有一点点可怜的工业,不过这些工业多集中在开发程度较高的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纳州、佐治亚州。</p>

    “纽约市之繁华,不下于广州、京师。”潘正炜如是说道,“我观岸上之美利坚子民朝气蓬勃,其精神面貌要比我大清子民好。”</p>

    “这里是纽约商区,往来商区的多是富裕之人,精神面貌当然好。”</p>

    梁耀望着刚刚行驶而过的曼哈顿岛南岸说道。</p>

    “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终日为生计所困,其精神面貌和这些富人可是有着天壤之别。”</p>try{ggauto();} catch(ex){}

    “原来如此。”潘正炜如有所悟地点点头,“那我此番可要好好考察考察,纽约市这一市的市场看起来比德州还大,我想同孚行要是能够在这里设置一个分行,一定大有可为。”</p>

    “纽约人口虽然多,市场也大,但这里的情况要比德州复杂多了。”梁耀背着手问潘正炜等人道,“你们的官服都带了嘛?”</p>

    “按照梁公子的要求都带了。”</p>

    潘正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无一物的后脑勺。</p>

    “不过我的辫子没了,穿上这身官服恐怕有些不伦不类。”</p>

    “无妨,反正美利坚对大清也不了解,只要你们套上这身官皮,就算你们说自己是大清的皇帝都有人信。”梁耀说道。</p>

    “你们想要什么自己披着这身官皮和美利坚政要谈,记着,身为天朝上国的官,说话一定要硬气。</p>

    你们要谈什么要求我不管,我只要求自由移民条约一定要谈下来,谈这个条约的时候,我会和你们一起。”</p>

    历史上19世纪60年代,由于美利坚西部大开发中缺人,说白了就是修铁路缺人,为了缓解劳动力紧张的问题,美利坚官方和大清签署过自由移民条约,鼓励两国之间自由移民贸易,互通有无。</p>

    这份条约便是《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之为《蒲安臣条约》,其主要内容为:清朝人民和美利坚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均听其便,不得禁阻。同时还规定两国可在对方国互设外事机构。</p>

    这份自由移民法案还是美利坚主动要求和大清签署的,美利坚是一个非常势利的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自由移民。</p>

    不需要你,感觉你可能会成为威胁的时候就出台《排华法案》。</p>

    加州州议院已经立法正式通过了自由移民法案,但这还不够,梁耀还是觉得代表清国和美利坚联邦政府签署一份正式的自由移民条约为华人移民上一道保险,以方便华人移民向加州以外的州渗透。</p>

    这也不是梁耀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想法,而是基于梁耀对目前美利坚的客观环境分析判断后,做出的决定。</p>

    美利坚,尤其是美利坚西部有着很大的劳动力缺口,美利坚需要移民来缓解西部大开发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p>

    至于排华的问题,以目前华人移民占美利坚人口的总数,不足以对美利坚的人口结构造成威胁。</p>

    此时美利坚内部还有更重要的矛盾要解决,贸然出台排华法案,就是给自己添堵,没事找事,美利坚的政客还不至于这么愚蠢。</p>

    当然,此时的大清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没有那么不堪,也不比美利坚低多少。英法欺负大清都不带美利坚一起玩,美利坚只能在英法走后狐假虎威地找大清签条约,气的美利坚偷偷摸摸地跑去欺负日本。</p>

    出台排华法案,美利坚还要考虑是否会引起外交纠纷。</p>

    “谈是可以谈,就是大清那边要是追究起来如何是好?”曾锦松面露忧色,有些担心地说道,“我们虽是大清的官,但都是捐来的官,而且假冒朝廷要员,这可是要诛九族的死罪,万一事情败露......”</p>

    “只要你自己不说,整个美利坚除了我谁知道你们的官是捐来的?”梁耀有些不耐烦地说道,</p>

    “大清现在忙着围剿长毛,京师那帮官老爷哪里还有心思操心万里之外美利坚发生的事情?你已入籍,现在是美利坚的子民,只有美利坚的法能治你的罪,《大清律》对你来说就是擦屁股纸。”</p>

    19世纪的信息比较闭塞,而且美利坚和大清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不要说他们假冒大清国的高官使团,就算假冒大清国的皇帝都有人信。</p>

    哪怕是到了20世纪,还有人利用信息差整活,剑桥大学生霍勒斯以拙劣的冒充技巧冒充埃塞俄比亚王子整蛊大英帝国的高层和皇家海军,居然还成功了。</p>

    而梁耀带的这些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大清编外官,人是真的,官服也是真的,糊弄糊弄19世纪中叶的美利坚土著问题不大。</p>

    “我看此事可行。”潘正炜抚着胡须说道。</p>

    “京师那边和宫里我们潘家还是有不少熟人的,花钱打点一二,将文书的措辞弄的谦卑些,尽显大清之大国风范,只要圣上过目觉得有面子,对此事也不会深究。</p>

    大清自道光二十一年以来,签的条约越来越多,也不差这一份。在大清媚上瞒上之臣比比皆是,也不差咱们这几个,况且咱们现在也不是大清国的子民。”</p>

    梁耀露出欣赏的神色,诸华商中还是潘正炜比较有魄力和胆识。</p>

    早期列强和大清修约用的手段可比梁耀现在的手段要下作的多。</p>

    梁耀看了看潘正炜,潘正炜长相周正稳重,年纪也比较大,或许是潘家家风的熏陶,比之其它华商,潘正炜身上也多了几分官气,更加符合大清高官的形象与气质。</p>

    “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搭便船的大清国访美使团,你就是大清国的礼部尚书潘尚书。”梁耀拍了拍潘正炜的肩膀说道,“诸位都进去换上官服吧。”</p>

    7017k</p>

    </p></div>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