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未知其他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五十章 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

第五十章 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

    中心锚点连线偏差评估算法,让人感觉只是一种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p>

    在高能组实验会议上发布研究的时候,实验物理中心的高洪利、刘烨以及廖振宇就是这么判断的,他们认为算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能够帮助团队对于实验把握更清晰。</p>

    在论文正式发布以后,其他的高能物理领域学者们的判断也类似。</p>

    他们希望在中心锚点连线偏差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算法。</p>

    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强度大、参数多,产生的各类粒子信号明确。</p>

    比如,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p>

    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之前,一直都只存在于理论中,而发现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实验强度提升的过程。</p>

    希格斯粒子的信号非常稀少,百亿的数据中可能只存在一个信号,就需要不断增大强度,才能够进行明确的测定。</p>

    各个高能物理数据团队,就是朝着“对大型实验精细化偏差分析”的方向思考的。</p>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下意识觉得,利用新手段分析数据,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最差的结果也能给实验分析带来帮助。</p>

    现在他们明白了。</p>

    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对整体的分析来确认异常。</p>

    张硕举的例子是‘高能所利用算法的实验分析结果’,而以往的粒子对撞实验分析中,也发现过很多次的异常。</p>

    等绝大部分异常,最后都会被归为外在干扰,或是数据检测问题,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去研究,就只能做个简单判定。</p>

    现在讲的算法构思,可以会对大型实验进行整体分析,其分析结果就可能帮助找到一些异常内在的原因。</p>

    甚至,可能会带来明确新发现也说不定。</p>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新算法可能会成为一种对高能物理分析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p>

    接下来,必须更认真了。</p>

    张硕的报告中,第一部分讲的是大型实验分析的算法构思,第二部分讲的是实现方式,也就是把模拟数字化,再类比进行实验数字化。</p>

    那么,第三步就是核心了,是应该讲‘怎么才能做到实验数据化’了吧?</p>

    “接下来就是核心内容!”</p>

    “应该是偏差评估结合数据化的分析方式,赶紧录音,一定要记下来,回去慢慢理解。”</p>

    “能完成实验数据的数字化,算法的构架就出来了,方向很明确,方法也很明确了……”</p>

    一大群人都充满了期待。</p>

    在众人的期待中,张硕重新回到讲台,开口进行了总结,“如果拥有这种分析手段,一些异常信号就能够找到原因,甚至是明确一些新的发现。”</p>

    “所以,至少在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方向上,我认为更需要的是增强分析手段,而不是继续增强实验强度。”</p>

    “有全新的分析手段,就可以对过往的实验数据进行重新审视。”</p>

    听着张硕的总结,好多人有了不好的预感。</p>

    果然!</p>

    他的下一句话就是,“以上就是我的算法构思,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p>

    全场安静,好多人都愣住了。</p>

    德布劳内-赫曼斯坐在第一排中间,他是主办负责人,也是报告评审之一,他满是惊讶的问道,“结束了?”</p>

    “是的,先生。”</p>

    张硕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只是讲一个算法构思,只有一个大方向的想法。”</p>

    “而且,我已经超时了,很抱歉。”</p>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p>

    张硕就只是做一個45分钟报告,上台就强调过只是说算法构思,确实也应该结束了。</p>

    但是,核心呢?</p>

    他们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小说,终于看完了构架、铺垫等内容,才要到最精彩的高潮部分,结果……</p>

    没了?</p>

    不讲了!?</p>

    不只是不讲了,后续有没有也很难说,也许未来也等不到了!</p>

    张硕才刚走下台,几个前排的学者都忍不住围了过去,“还有什么想法,一口气说出来啊!”</p>

    “别在乎什么报告时间,一直讲到天黑也没关系,让其他的报告人见鬼去吧!”</p>

    “不能结束、不能结束啊,再讲讲,再讲讲……”</p>

    “你总要答疑吧?”</p>

    “实验数据的数字化方向,你肯定有想法,对吧?说一下,哪怕是个大概思路……”</p>

    好多人都凑了过去。</p>

    高晓红和薛洪涛一起离开座位,他们就做了同样的动作,把手机高高的举起朝着里面拍摄。</p>

    区别在于,高晓红的个子矮一点,为人也比较腼腆,只是静静的端着手机拍摄。</p>

    薛洪涛就不一样了。</p>

    他直接站在了一个空位上,高高举着的手机往里面拍,还一边用中文喊着,“看看!一定要看看!中国的博士生有多受欢迎。”</p>

    他的脸庞甚至激动的通红,仿佛真是在为中国博士生骄傲,实际上,心里想的是……</p>

    这次,一定能火!</p>

    鲍贺星没有超前挤,他站在围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了曹东明身边,“曹主任,你听了全程吗?”</p>

    曹东明摇头,“我要作报告,最后才来的。”</p>try{ggauto();} catch(ex){}

    鲍贺星道,“张硕说的算法思路非常先进、非常新颖,具体有没有后续,只有他自己知道了。”</p>

    “刘烨和廖振宇的判断是对的。”</p>

    “我们要研发分析大型实验偏差的算法,一定要和张硕进行合作。”</p>

    曹东明深有同感的点头,他甚至都不需要了解全部,只看看同行们对于张硕的热情,就能知道个大概了。</p>

    他沉思片刻,认真道,“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了!”</p>

    ……</p>

    报告结束。</p>

    很多人都还在讨论着内容,张硕就只说了一个算法的构思,但算法的方向非常明确,也得到了顶尖数据专家们的认同。</p>

    多数人对报告的评价很高。</p>

    那些高能物理数据团队的负责人们,就感觉有些郁闷了,他们就要做这个研究,对方说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只说了个大概,到关键时候就停下来了。</p>

    这就难受了!</p>

    张硕可不管他们怎么想,他只是说一下算法的大概内容。</p>

    LBNT数字分析法是很复杂的。</p>

    那些数据专家们的理解没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实验数据转化为数字的方法。</p>

    这个方法牵扯到了偏差评估,牵扯到了数字转换,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体系,可不是短时间能说清楚的。</p>

    他做报告的目的,是希望各个高能物理机构不要走岔路,把时间浪费在死磕偏差评估的逻辑分析上。</p>

    即便他们召集大量的人员,完成了多参数的偏差评估分析体系,大概率也无法进行计算。</p>

    除非是有运算速度高出几百亿倍的量子计算机辅助,但大型量子计算机依旧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p>

    面对热情的学者们,张硕还是耐心回答了几个问题,然后就出了会议中心回到酒店休息。</p>

    他打开手机,发现收到了好几条信息。</p>

    罗勇军:“报告完成了吗?这个时间应该完成了吧。”</p>

    孙兴江:“怎么样?做报告的时候紧张吗?表现不好也没关系,你才是博士生,其他人也会理解。”</p>

    刘正英:“在国外还习惯吗?什么时候回来?我看新闻说那边不安全,一定要小心,不要到处乱走。”</p>

    张硕看着老妈的留言笑一下,马上给了个回复,“放心吧,我刚做完报告,正在酒店里。”</p>

    “会议有五天,后天就回国了。”</p>

    他才刚发完消息,返回主页面就发现有了新消息。</p>

    是孙兴江发过来的。</p>

    “我艹,哥们厉害!脱稿、自由发挥,到CHEP去讲课!”</p>

    罗勇军也快速发了一条,“学校挂你的新闻了,有完整的视频,是高晓红拍的吗?”</p>

    “脱稿啊,你真行……”</p>

    最后还补充一句,“以后有机会上报告,我也脱稿!”</p>

    同一时间,国内已经是傍晚六点钟,苏东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公告——</p>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张硕,受邀在国际高能物理计算会议(CHEP)做时长45分钟报告。</p>

    CHEP会议,代表世界高能物理计算最高学术水平,本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吸引了……</p>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张硕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时长45分钟的算法专题报告,他讲解了一种全新的算法构想,得到了会议评审和国际顶尖数据专家们的一致好评……”</p>

    公告下方还附带一个视频连接,点击以后就能清楚的看到完整版报告视频。</p>

    苏东大学不只是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还同步到了官方微博上,点评则是写道,“这是国内首次有博士生受邀到CHEP会议作报告。</p>

    报告所讲的算法构思,引起了高能物理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p>

    苏东大学连发了两条微博,一条是完整报告视频,另一条是报告后好多人围着张硕提问的镜头,也佐证了报告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和追捧。</p>

    在苏东大学的微博发布以后,好几家大学也跟着转发消息,后来就连一些官方媒体也跟着转发起来。</p>

    科研学术领域的内容,很难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做的报告都是英文也根本听不懂。</p>

    很多人看一眼就没兴趣了。</p>

    有些人也就是看上几眼,然后点个赞、留个言,“已阅。”</p>

    “这个博士生不错!”</p>

    “说的啥?”</p>

    “抱歉,小学文化,完全听不懂。”</p>

    其他高校和媒体的转发,评论区留言也都差不多。</p>

    学术领域的新闻遭遇冷遇也是很正常的。</p>

    博士生到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放在学术圈确实很惊人,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CHEP,也不知道代表了什么。</p>

    至于报告是否精彩……</p>

    反正也听不懂,还能说什么呢?</p>

    按照正常的发展,新闻引发的讨论到此就结束了,后续最多再有几个转发,也根本激不起舆论的几滴浪花。</p>

    转折,就发生在这里。</p>

    到了凌晨的时候,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拍摄更清晰的视频。</p>

    同样的会场、同样的角度,视频画面更清晰,下面还配有字幕说明,甚至还搭配着搞笑风的报告解说。</p>

    那就像是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p>

    这则视频,一下就火了!</p></div>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