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革宋 > 第81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三)

第81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三)

    “诸位,送还的消息是不是真的可以过会儿再谈。我才疏学浅,所以一直想不明白若是当年金人真的将徽钦二帝送回大宋,高宗会如何应对?”宋公明率直的讲完这番话,便仔细盯着一众官员们看。宋公明乃是干部出身,自觉的对历史了解不多。现在能与蒙古人对比的也就是攻克汴梁的金国比。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宋公明是真的很希望看看这帮文人能有什么结论。

    沉默,沉默。这就是文官们对这个应景问题的回应。除了沉默之外,他们的表情中还有责怪,貌似是在责怪宋公明竟然敢把这种问题公开拿出来讲。

    李庭芝心中暗骂宋公明的狂妄,可先挑起这个话题是官员,宋公明又是礼部人员,还真的不合适直接批评宋公明。为了打破尴尬局面,李庭芝举起酒杯说道:“来来,喝酒,喝酒。”

    于是众人纷纷举杯,挨个说些场面话。这一巡酒下肚,倒也把气氛给拉抬起来。李庭芝笑道:“宋兄弟,天家的事情总是没办法假设。我们瞎猜就是大不敬。此次前来问你,只是想知道蒙古人怎么讲,想听听赵太尉是什么意思。好让我们心里踏实。”

    “蒙古人讲,若是我们肯称臣、割地、纳贡,便可以将他们俘获的几个皇室人物送还,我们还可以用钱赎回宗室与大臣。”宋公明爽快的把蒙古使者窦默比较早前提出的要求拿出来讲,同时打量着一众官员。在此时的大宋朝廷里面的出身分为官员和干部,赵太尉手下被称为干部,即便有了制科考试,宋公明心里面关于官员与干部之间分野的感觉依旧很强烈。

    “果真如此?”旁边一位叫熊裳的官员不太相信的问。

    面对这样的质疑,宋公明的脸色登时就不好看了。他没想到还有这么不识趣的家伙竟然公开质疑宋公明的可信度。最新的谈判结果当然不能对这帮人讲,但是宋公明也没有理由在这等事情上造假。他所说的内容都是蒙古使者窦默最初提出的要求。

    一看宋公明的表情,那帮在人情世故上更通达的马上就知道熊裳说错了话,李庭芝可不想把这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再给弄糟。他连忙笑道:“这些蒙古人也忒敢说话,猛一听就跟赵太尉打了大败仗一样。大家说是不是。”

    进士们眼高于顶的情况很常见,完全是个白痴的情况并不多见。李庭芝前面牵头,其他进士官员也连忙表示对李庭芝的赞同,眼瞅着就把话题给圆过去了。然而熊裳即便知道自己方才失言了,还是一脸的不怎么友好。看着这个普通人出身的宋公明居然一跃成为负责与蒙古谈判的人员,进士出身的熊裳就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李庭芝心里面遗憾熊裳的城府,他同样不是那么能看得起制科出身的宋公明,可制科题目的确不简单,倒是有些类似宋神宗废除的明经科。即便进士科的进士看不起明经科,明经科的进士也是进士。

    宋公明当然能看出熊裳的表情,不过李庭芝这样的客气,他也觉得不至于要发作。但是心中有气,宋公明冷冷笑道:“那些蒙古人大概不看我大宋的报纸的。”

    这话倒也有趣,不少官员们都笑起来。李庭芝笑道:“他们即便看了,大概也觉得我们在说瞎话吧。”

    笑声中,众人又敬了第二轮酒。等气氛融洽了一些,又有官员问道:“宋兄弟,我们知道赵太尉绝不会割地、称臣、纳贡。可若这样,赵太尉蒙古人又有什么好谈的。”

    “议和又不是非得割地、称臣、纳贡。蒙古人若是想议和,就得让我们也能答应才行。至于蒙古人想说什么,我们怎么能管得住。”宋公明说着常识,官员们虽然心中还有疑惑,却也微微点头。

    “若是蒙古人坚持他们的想法呢?”李庭芝问。

    “当年李知州守扬州,蒙古人还坚持着想攻克扬州,最后还是夹着尾巴逃跑了。赵太尉有句话说得好,战场上能守住的东西,就不会在议和的时候丢掉。若非如此,议和又有什么用。”宋公明笑道。

    “说的好!”不管是真心或者假意,李庭芝喝了声彩,其他官员也跟着叫好。而宋公明也有些受不了这种虚假的气氛。他端起酒杯来引发了第三论敬酒。俗话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此时该上的菜都上了,酒也喝的差不多。礼数到了之后,宋公明起身告辞。李庭芝等人看宋公明离开的态度非常坚定,也只能让他先走。

    等宋公明立刻,熊裳愤愤的说道:“此人真的是一朝得志。看他那个狂劲!”

    进士出身的官员们都知道熊裳的狂劲,见到这家伙居然说别人狂,心里好笑之余也觉得能理解。越是狂人,越不能见得别人在他面前狂。而且大家的确不喜欢宋公明这么一个年轻后生就身负重任的现状。

    李庭芝是大宋进士中少见的与蒙古坚持作战的类型,另一个代表人物则是赵嘉仁赵太尉。所以他觉得自己就有了号召力,听了宋公明方才所讲,李庭芝迟疑的说道:“看来赵太尉是真心要和蒙古议和了。”

    “那以后岂不是就不打仗了么。”进士们立刻做出了他们所期待的判断。

    即便是勇敢的投入了战争,李庭芝也通过现实认识到战争的恐怖。如果能够不打仗,他还是希望不再投身战场。没等他说话,就听熊裳说道:“若是蒙古人没达成所想,他们只怕又要提送回官家与太后的说法吧。”

    这话让进士们心中都是一震,熊裳虽然比较狂,却也属于恃才自傲的类型。至少他这话准确的指出蒙古人的心态,被他们掳走的官家以及太后不过是蒙古人手中的筹码。而熊裳无视同僚们的震动,继续自顾自的说道:“至于送还官家与太后,那就更不用想。哼,赵太尉现在颇为能战,蒙古手里的筹码里真正能让太尉投鼠忌器的大概只有被俘的官家与太后。他们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根本不会放弃的。为这等事何必再问这个宋公明!”

    即便有最后那句话抱怨,官员们依旧对熊裳的见识有很高的评价。当然,若是没有那句画蛇添足的话,大家的评价应该会更高些。也有些官员觉得熊裳这是真性情,没什么问题。

    李庭芝聚集大家一起吃饭,目的就是为了对议和之事了解的更深,有了两方面的消息,他心中更确定许多。又说了一会儿话,众人就散了。第二天,李庭芝就前去见禁军统领张世杰。

    两人见面之后,张世杰立刻率直的询问道:“李知州,我听说蒙古人要送回被掳走的官家与太后。”

    李庭芝就知道张世杰会这么问。之前的时候局面混沌,李庭芝也不想来。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李庭芝笑道:“蒙古人的话又怎么能信,他们怎么肯把官家与太后送还给我们。”

    张世杰连忙问道:“为何?”

    结合宋公明的情报与熊裳的分析,李庭芝就给张世杰讲述被俘官家与太后对蒙古人的杀手锏价值。“……只要我大宋不再战败,蒙古想弄乱大宋就只剩下这一招。既然蒙古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断然不会送回被撸走的官家与太后。”

    张世杰本来就是蒙古国的人,听了番分析,再与记忆当中的蒙古风格一印证,便觉得心里面敞亮。不过接下来他却说道:“不如请李知州随我一起去拜见太后吧。”

    听了这话,李庭芝倒是心中有些感慨。当年他守扬州之时,蒙古的阿术元帅数次要李庭芝投降,还拿出过全太后的诏书,以及忽必烈的诏书。李庭芝当时就把两份诏书都给烧了,以示他决不投降的决心。

    然而那毕竟是战争时期的局面,以前想见太后就需要种种麻烦,李庭芝没想到见太后竟然变得这么容易。李庭芝连忙起身随着张世杰一起从皇城向皇宫走,同时说道:“若是太后临朝,召见大臣就不用这么麻烦。”

    张世杰听到这话,扭头看了看李庭芝,却什么都没说。

    杨太后在清冷的宫殿里面接见的李庭芝,等李庭芝见礼之后,杨太后立刻赐座。若是以前,李庭芝大概会有些紧张,现在他稳稳当当的坐下等着杨太后询问。一个多时辰之后,李庭芝才离开了皇宫。

    杨太后最后是不是理解了李庭芝的分析,李庭芝完全没有信心。看得出,杨太后最后的沉默只是她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并非是她真的认为蒙古不会放了全太后与小官家。

    经过蒙古人的劫掠,皇城与皇宫一样凋敝。李庭芝走在里面,觉得很荒凉。不过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恢复以往的热闹。因为蒙古人的威胁,杨太后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临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全太后在度宗在世的时候是皇后,杨太后不过是杨淑妃而已。

    李庭芝完全能理解。只有临朝,杨太后才能保护小官家和她自己。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