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舆论这个东西,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动的。</p>
稍有差池,结果更是千差万别。</p>
像李贤、武三思他们这种初学者还想引导舆论?连特么重点都抓不住。</p>
说白了,上一次民情扳倒了世家,是因为百姓与世家有仇吗?</p>
当然不是,世家再恶也没恶在明面儿上,与大多数百姓甚至连交集都不存在,大多数都是跟风的吃瓜群众。</p>
那为什么百姓对扳倒世家那么上心呢?</p>
因为爱国!</p>
世家通敌侵犯的不是百姓的利益,而是国家的利益。</p>
就凭这一点,足以让很多百姓对世家生恨。</p>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已经生了恨意,那这回为什么就不灵了呢?</p>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国!</p>
李贤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词,“开疆拓土”。</p>
正是这个“开疆拓土”,让民情不但原谅了世家,而且有了另眼相看了意味。</p>
......</p>
可千万别怀疑这四个字的威力,无问古今,只要是国家能开疆拓土,老百姓就高兴。</p>
别说没让他们出钱出力,哪怕是让他们出人出战,他们也是乐意的。</p>
这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谁也拦不住的。</p>
世家得到惩罚了吗?当然得到了。</p>
家产族田全被抄没了,族众也要远赴边疆。</p>
虽然没杀,可是女皇陛下给了他们待罪立功的机会。</p>
这一点,百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多有褒奖。</p>
“陛下今次,又长了咱们大周的脸面啊!”</p>
洛阳城中,一处街边酒肆,朱二一条腿踏着矮凳,脸上的表情别提多夸张。</p>
周遭看客,无不鄙夷而又羡慕地看着这个泼皮。</p>
好吧,人家已经不是泼皮了。</p>
上一回,这无赖起哄架秧子,煽动百姓砸了卢侍郎的府宅。结果歪打正着,不但无过,而且有功。</p>
也不知道怎地,竟被洛阳令看中,成了衙门口儿的使吏。</p>
如今吃着皇粮,穿着青面儿吏服,居然也人五人六起来了。</p>
可是,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嚼舌头的的毛病,却是一点没改。</p>
这不,如今风闻四起,当初百姓出力给打下去的世家,又咸鱼翻身了。</p>
可是......</p>
“朱老二!你不是恨世家入骨吗?怎么又帮他们吹捧起来了?”</p>
有人看不惯,已经开始顶着朱二说话了。</p>
只见朱二一摆手,“那不一样!”</p>
瞪眼道:“恨世家,那是因为他们祸害咱们大周!”</p>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世家甘愿领罪,去为咱们开疆拓土,此等报国之心,就应该褒奖嘛。”</p>
“切!”顶嘴那人一阵腻歪,心道,左右都是你有理。</p>
“俺就觉得不咋地!”嘟囔道,“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居然把世家给放了!那咱们当初不是白使力了?”</p>
甚是不甘,更是蹦出一句大不讳来:“难道陛下这是昏了头了?”</p>
“你看看,你看看!”</p>
朱二指着那人的鼻子,“就凭你这句话,我朱二爷就该拿你去杀头,知道吗?”</p>
可显然朱二没真有那个心思,见那人势弱,又道:“什么叫陛下昏头了?这是好事儿,明白吗?”</p>
那人知道说错了话,心虚的很,“怎么好?”</p>
“我来问你!”朱二挑眉,“你是想要一个心慈仁善的皇帝?还是个动不动就砍人脑袋的皇帝?”</p>
“那......那自然是善一点的好。”</p>
“这不就对了?”朱二道,“陛下以德报怨,珍惜人命。这对咱们来说,那是好事,明白吗?”</p>
那人一想,也对哈,登时乐道:“你这么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儿。”</p>
周遭看客也是附和点头,朱二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谁不想要一个仁慈宽厚的一点的皇帝呢?</p>
况且,开疆拓土,也确实听着提气。</p>try{ggauto();} catch(ex){}
......</p>
————————————</p>
“怎么就没闹起来呢?”</p>
老百姓那里顺气了,可是武承嗣他们却是恰恰相反。</p>
武承嗣、李贤和武三思三人,现在头疼的很。</p>
“怎么就没闹起来呢?”</p>
武承嗣更是摔了茶碗:“这帮子迂腐之民,简直不可救药!!”</p>
“皇兄莫急嘛!”</p>
李贤倒是稳得住,劝慰道:“只能说明,咱们行事还是太过仓促,高估了这些百姓。”</p>
武三思则道:“那现在怎么办?可有补救之法?”</p>
“好办!”李贤一咬牙。</p>
“如今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此事与百姓无关。等到时与他们有关了,当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吧?”</p>
武三思、武承嗣眼前一亮,急问道:“如何有关?”</p>
李贤一笑,“咱们给他加点料!!”</p>
......</p>
打武则天欲行拓边战略的消息传开来不久,又有一则八卦悄然在民间传开。</p>
那就是:</p>
拓边开荒的,可不只是世家,陛下欲从中原移居百姓与世家同去,以便更快地打开局面。</p>
“......”</p>
“......”</p>
这下,百姓们可是慌了。</p>
其实想想也是,世家子弟说是有十数万之众,可是到底还是人少,肯定得带劳力前去啊!</p>
可是,带谁啊?谁愿意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啊?</p>
正如李贤所想,这可是一下就切中了百姓的疼点。</p>
风口急转直下,反对之声渐起。</p>
对此,武则天幸好早早察觉,急令门下省颁布诏令,昭告天下:</p>
迁徙普通农户随世家拓边不假,但是朝廷绝不会强迁百姓。</p>
随迁者必属自愿,且以无产佃农、仆户为主,绝不牵连平民。</p>
而且,对愿意拓边的,朝廷也有诸多扶持之策。</p>
比如:</p>
佃户若肯去的话,首先一应旅费开销皆由朝廷负担。到了地方,朝廷无偿送三亩良田入籍。</p>
之后,凡户主自行开垦之地,一半归朝廷,一半归自己,且免三年税赋。</p>
而奴户、役仆若能自行赎身者,只要是汉户,朝廷一概许以良籍,待遇与佃户同。</p>
当然了,若有产的良民之家也想为国拓边,朝廷予以的优惠更加的丰厚。</p>
首先,中原的地产可置换边地,以一换十,免五年田赋。</p>
此旨一下,立时平息了民争。</p>
百姓们也终于明白,原来是自愿的,不是强迁啊!</p>
可是问题来了,还是没人愿意去啊!</p>
......</p>
从这道旨意上来看,无论良民、佃户、还是奴仆,都可以自愿去三地奔一个前程。</p>
而且,待遇极其优渥。</p>
说白了,只要你肯干,能吃苦,到边疆去置下一份家业不难。</p>
但是,细看之下却不是那么回事儿。</p>
良民有地有产,肯定不愿意跑到荒芜之地去冒险。</p>
奴户赎身也不是那么容易。</p>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大周有律,奴户赎身,不但要抵偿卖身钱,而且得是主家同意才行。</p>
说白了,我是你家里的奴隶,我有钱把自己买出来,可是还得看你放不放我走。</p>
你要是不想让我走,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连官府都不给落籍。</p>
所以,奴户也不行。</p>
这道旨意真正的主力,也就剩下无产的佃户了。</p>
但故土难离,加上边疆蛮夷众多,情况不明,谁又敢去冒这个险呢?</p>
所以,这首旨意看上去不错,其实就是个摆设。</p>
与之同时展开的招募行动,应者了了,却是正合了武承嗣等人的心意。</p>
呵呵,招不到人,我看你怎么去拓边种粮!?</p>
......</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