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明的家底</p>
徐正说道:“陛下,就在刚刚何秘书与安庆公主在乾清宫西南角的小竹林私会。”</p>
朱元璋一愣,说道:“此事当真?”</p>
徐正立即说道:“奴婢不敢有半句虚言。”</p>
朱元璋也知道,这种事情,徐正万万不敢胡说八道的。因为一个不好,就会要了徐正的小命。只是这一件事情在朱元璋看来是非常奇怪的。安庆在此之前,与何夕没有半点联系。</p>
他们两个人是如此走到一起。</p>
而且何夕来到这里,也不过一个月。</p>
不过,朱元璋也没有细究这些细节。他反而有一种欣慰的感觉。心中暗道:“如此一来,也不用俺大动干戈了。”</p>
何夕自己或许不知道,在这一个月之内,朱元璋无时无刻地不在关注着何夕,或许在别的地方,有些事情能瞒得过朱元璋,但是在大明皇宫这一亩三分地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瞒得过朱元璋。</p>
何夕表现出来的越多,朱元璋就越在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掌握住何夕。如果让何夕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所用。</p>
外面都在风传,何夕是朱元璋的私生子。何夕自己不知道。但是朱元璋岂能不知道?他如果不知道,锦衣卫那么多人都是在混吃等死的。甚至朱元璋有几分推波助澜的意味。</p>
因为朱元璋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何夕是他朱元璋的人。</p>
有了私生子这个标签,全天下所有人都不会傻了去拉拢何夕背叛他。</p>
当然了,在朱元璋看来,私生子这个标签并不保险。</p>
最好的是更加亲密的关系,让何夕一辈子与朱家脱不了干系的关系。</p>
也是最古老最管用的关系,那就是联姻。</p>
这也是为什么,私生子一直是传闻。朱元璋并没有实锤的意思。</p>
如果要联姻的话,在朱元璋看来最好的是嫡女。也就是安庆公主。因为朱元璋只有两个嫡女。安庆公主是最小的那个。其他公主都是庶女。朱元璋本人是很注重嫡庶的,一方面朱元璋注重礼法。另外一方面也是朱元璋与马皇后两人夫妻情深。对马皇后的女儿,与别的妃子的女儿是不一样的。</p>
只是因为重视,很多事情不好做了。</p>
安庆公主的婚事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果朱元璋真不重视安庆公主的感受,安庆公主即便是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挽回朱元璋的决定。正因为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嫡女重视,担心这个,又怕那个。才耽搁下来。</p>
这也是同样的问题。</p>
朱元璋想让何夕尚公主。是为了结亲。是为了让何夕上了老朱家的船,从此为老朱家着想,而不是为了结仇。如果他求强迫安排之下,反而成就了一对怨侣。这可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p>
朱元璋军政全才,但是在这儿女私情之上,却不大精通。</p>
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p>
而今听了这个消息,一时间既是高兴,又是恼怒。高兴是,事遂人愿。恼怒的是,何夕胆大包天。居然敢窥视朕的女儿。</p>
有时间,当老丈人就是这么矛盾。这也不行,那也不行。</p>
“知道了。这一件事,你知道就行,不准对外说一句。”朱元璋收拾心情说道。</p>
“是。”徐正自然是有分寸,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p>
------</p>
“啊-----”何夕打了一个哈欠。</p>
他忙了一夜,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汇众大明军事制造方面的情报。</p>
虽然太子说都齐备,但是很多事情,不自己过上一手,何夕是放心不下来的。</p>
大明武器制造系统,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工部,一部分是内府,一部分是外地卫所。</p>
工部下面有军器局等部门。内府下面有兵杖局,而外地卫所都有制造军器部分,甚至有些卫所,还有制造任务,每年往京师押送多少武器之类的。</p>
何夕调阅了,西南所有卫所的存档,已经工部与内府武器的存档。</p>
其实,他也知道,这年头的公文系统,可不如后世一键联网。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想查库存,也是所查就能查的。而今他能查到数据,都是去年年底报上来的。至于本年底各地库存是多少。何夕是不知道。</p>
但是何夕倒是看了一下,西南方面用兵情况。</p>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p>
为什么朱元璋对云南兴趣不大,那是因为自从贵州广西川东南川西南这一大片进入大明版图之后,是大战没有,小战不断。从本来库存并不多的数量为基础,再加上今年九个月,有大小数战。有五溪蛮作乱一次,瑶民作乱两次。先后出动卫所十几个,前后总计有十几万大军。当然了,并不是全部出动,很多时候是抽调卫所一部。几个卫所集结在一起,一并出击。也有的卫所一年之内出战数次。</p>try{ggauto();} catch(ex){}
兵器消耗是相当大的。</p>
这让何夕对西南方面的武器储备,并不敢有太多指望。</p>
不过,工部与内府的武器储备倒是很充足的。这一点,太子并没有说谎。</p>
只是明代各种各样的武器,看的何夕有些眼花缭乱。也不知道,大明军队的武器配比,根本不知道,三十万大军所需的军械是多少。就好像很多人说打仗,要一万大军,几万大军。其实根本没有那回事。不管什么时候打仗,都是按照建制来的。在现代是几个师,几个集团军。在明代,是几个卫所,几个千户。决计没有说几万大军的说法。</p>
军队武器也是如此。三十万大军,需要的是多少根长枪,多少把弓箭。多少副铠甲。多少柄长刀。多少火铳。决计没有说几万人的武器装备这么说。毕竟即便是军队与军队之间,因为部署的方位,所在地的气候,所需要的武器都有所不同的。</p>
何夕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从工部的账册之中,读出工部到底有多少万大军军械。够不够南征军队使用。</p>
又有多少缺口?</p>
何夕索性不去看这些具体武器数量。</p>
先去看工部的存货,生铁的数量倒是相当充足的。数字很大。三千七百四十三万斤。</p>
只是何夕下意思估算了一下,先从斤算成公斤。1871.5万公斤。吨是一千公斤。往后面挪一个小数点。18715吨。一万八千七十五吨。怎么说啊。这数字似乎不小了。</p>
但是何夕却有些高兴不起来。</p>
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这么多生铁,不管是在后世,还是在这个时代,都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仅仅这么多钢铁储量。是不是有一点少了。</p>
哦,还要特别声明,这仅仅是生铁储量。而不是钢铁储量。</p>
何夕顿时觉得,这一万多吨生铁,造三十万的装备。够用不够用?</p>
他还没有来得及查明军武器编制,先查每一件武器对钢铁的消耗量,排除那些不明就里的铠甲名字,何夕从钢铁消耗量上来看。似乎明军铠甲分成两种,一种是战兵的铠甲,耗铁四十斤。一种是辅兵的铠甲,耗铁二十四斤。一个枪头,一两三钱,一柄长刀根据形制的不同。大概在两斤,三斤,四斤之间。</p>
耗铁最多的其实是火器,几千斤上万斤的火器,何夕没有在工部的资料之中看见,估计是要么没有。要么是单独铸造。不算常规武器之列,没有库存。但是耗铁几十斤到一百两百斤的火器太多。</p>
让何夕数不胜数。</p>
问题又来了。这些火器在军中又是如何装备。每一个千户装备多少?是分散在全军之中装备,还是放在防御工事,如城头,营寨。还是掌握在军中主将手中,有一支独立的炮兵部队。</p>
不了解这些何夕就不能估算出来,需要多少铁量。</p>
何夕翻看了半夜,只觉得伤脑筋。又在自己笔记本与手机之中翻找。</p>
何夕无数次后悔,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他决计会将手机与电脑之中的储存空间全部存成穿越所需的技术资料,而不是现在,在无数不知道什么时候,存下来的资料之中,翻找看看有没有有用的。</p>
说实话,历史与科技发展的资料还好找。毕竟上学的时候偶尔也读过一些。特别是历史,明朝那些事情,某某讲历史。也是很有名的。但是这种专业的武器打造,乃至于冶炼的技术资料。之前给何夕,何夕都不会看的。</p>
而今全然傻眼。</p>
只能依稀地看到,什么高炉,焦炭,预热,鼓风,转炉,平炉,似乎还有一个马丁炉。</p>
至于马丁是谁?</p>
鬼才知道。</p>
何夕一脑门子浆糊,相对无言,根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p>
心中暗道:“我该怎么才能给朱元璋展示现代科技的力量?”</p>
一时间何夕有一种冲动,将眼前笔记本电脑,与手机扔给朱元璋得了。让他自己来找。简直是难为人。</p>
不过,这仅仅是想想而已。</p>
天快亮的时候,何夕才抓紧时间眯了一会儿。连衣服都没有脱。因为他知道明天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做。</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