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问吾皇圣安。”</p>
朱标进来后正打算行礼,却被朱元璋一把扶住。</p>
“这里虽是奉先殿,咱知道礼不可废,但你身体刚好,一点虚礼就免了。”</p>
“是。”朱标应声道。</p>
朱高煦上前几步,面朝朱标,躬身行礼道:“拜见太子大伯父殿下。”</p>
朱标点了点头,算是回礼。</p>
他虽对朱高煦在此处心有疑虑,却不动声色,而是径直向朱元璋拱手行礼。</p>
“爹,我今日收到一封匿名检举密信,有人揭发某位军中大将心怀不轨,似有不臣之心。”</p>
“标儿,你所说的军中大将,可是蓝玉?”</p>
朱元璋压低声音,面无表情道。</p>
朱标先是瞥了一眼退到旁边的朱高煦,见朱元璋点头,有些为难的答道:“正是。”</p>
朱元璋抬手示意朱标坐到御座上,朱标犹豫了一下,见朱元璋执意如此,他便不再推辞,大大方方的走到桌后坐了下来。</p>
后世认为朱标是华夏历代王朝之中权力最大的太子,朱高煦还有点怀疑。</p>
现在见到朱元璋对朱标的爱护与信任,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让一旁的朱高煦艳羡不已。</p>
此情此景,让朱高煦觉得即便未来朱标病逝,他想推波助澜,甚至借预言来助朱棣上位,也绝非易事!</p>
不过,他转念一想,若朱标病逝后其子嗣皆不成器或年幼,以朱元璋开国皇帝的身份,为了江山社稷,也断不会因为疼爱朱标而胡乱从其子嗣中择一人继承皇位。</p>
换言之,想离间朱标与朱元璋的父子关系,迫使朱元璋废太子是几乎不可能的。</p>
而破坏朱标子嗣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对曾看过许多宫廷剧的穿越者来说,还是有操作空间的。</p>
毕竟,朱高煦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超过了十年,虽说他从六岁之后便在皇宫大本堂进学,但谁都能看出来他才能出众,深得朱元璋器重,想投效他的人自不在少数,何况他也有自己的得力心腹。</p>
再加上,这一世的朱高煦太过耀眼,风头盖过了朱允炆太多,这让朱元璋内心深处对朱允炆的态度也有了转变。</p>
“高煦!?”</p>
朱元璋见朱高煦眼神迷离,似有困意,于是喊了一声。</p>
“孙儿困意难忍,一时心不在焉,有失威仪,请皇爷爷恕罪。”</p>
朱高煦打了个激灵,赶紧解释道。</p>
“别打岔,咱问你,你如何看待蓝玉不轨之事?”</p>
朱元璋直视朱高煦,沉声问道。</p>
朱标不知朱元璋为何一反常态询问朱高煦的意见,尽管朱高煦是公认的天才,但他只是朱棣的儿子,</p>
好在朱标年少时就被朱元璋允许参议政事,知道朱元璋这么做自有用意,倒也没有感到不满。</p>
朱高煦应道:“请皇爷爷容孙儿思索一番。”</p>
朱元璋点了点头。</p>
朱高煦眉头一皱,陷入了沉思状态。</p>
据他所知的史书记载,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最早隶属常遇春帐下,因作战勇敢,所向皆捷,积功至武德卫指挥使,后又累功受封为永昌侯。</p>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统军北伐大获全胜,此战共俘获了元帝次子及妃、公主等数万人,还有大量牲畜,并得到北元国玺、宝玉、金银印章等物,蓝玉也凭借此次战功,被晋升为凉国公。</p>try{ggauto();} catch(ex){}
在蓝玉沾沾自喜的时候,锦衣卫秘密将其私占掠获的珍宝、驼马,并将元帝妃子据为己有的事情上奏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大怒道:“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p>
但蓝玉还不知收敛,居然在北征回来,夜至喜峰关,在关吏尚未及时开关放行时,纵兵破关而入。</p>
喜峰关是一处战略关口,历史上明末黄台吉便是绕道喜峰口之后直插北京城,此等重要关口若夜间遇到军队扣关,无论怎样盘查都不为过。</p>
但蓝玉却狂妄到纵兵破关,这绝对是骄狂跋扈,目无法纪,以朱元璋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岂会罢休?</p>
朱元璋既然询问蓝玉之事,怕是起了处置蓝玉的心思。</p>
考虑之后,朱高煦便开口说了一番话。</p>
“皇爷爷,孙儿觉得凡事要讲究证据,既然有人匿名揭发凉国公,何不派人秘密收集其罪证?况且,若他真有不轨之心,必然有着大量党羽。未免狗急跳墙,可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将其及其党羽一网打尽?”</p>
他说到此处,话锋一转,面朝朱标与朱元璋,拱手行礼,又接着说了下去。</p>
“当然,太子大伯父与凉国公有亲,至于究竟该如何处置凉国公,孙儿认为还是当由太子大伯父与皇爷爷决断。”</p>
“标儿,你意下如何?”</p>
朱元璋望向朱标问道。</p>
朱标脸上尽是忧郁之色,他刚才听了朱高煦所言,隐约觉得朱高煦的意见可能就是朱元璋的意思。</p>
此时听到朱元璋询问,他当下欲言又止,最后却是叹了口气,道:“我听爹的。”</p>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安慰道:“标儿,此事先搁到一边,你要注意身体,无需为这破烂事劳心伤神。”</p>
见朱标点头,朱元璋遂侧过身,意味深长的看着朱高煦道:“高煦,你先下去。”</p>
朱高煦施礼道:“孙儿告退。”</p>
“标儿,你知道咱为何让高煦议事么?”</p>
朱高煦离开后,朱元璋露出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看着朱标问道。</p>
朱标直言道:“孩儿不知。”</p>
朱元璋微昂下巴,示意朱标看看桌面正中放着的文稿,后者会意,拿起文稿便开始翻看。</p>
“好,太好了!我读过上千篇朝臣策言,还从未见过像这样精练无比,直指根本的治国理政之方略!”</p>
之前朱标刚坐下时,虽看见了文稿,但并没有多想,以为是寻常的文书,如今读了数页,便惊为天人,忍不住夸赞。</p>
“嗯。”朱元璋颔首应了一声,负手而立道:“不错,这策言的确不一般。”</p>
朱标边读边兴奋的说道:“我以往跟着爹学习理政,感悟颇深,有许多心得,曾尝试归纳提炼出几篇治政方略来,可每次成文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东西。今日见此策言,我觉得甚合心意!”</p>
朱元璋面无表情道:“标儿,你可知此良策出自何人手笔?”</p>
“何人?”朱标陡然一惊道:“莫非是高煦?”</p>
“我近日身体不适,未曾考察诸位子侄的学业,但高煦的字迹我是认得的,此策言是出自他手不假。高煦幼时被誉为神童,能写出这般治国良策,却也合符情理。”</p>
见朱元璋点头,朱标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怀疑。</p>
“不过,似高煦这般天纵之资,是否聪慧太过而近似妖耶?”</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