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十二章:晋王被废(下)

第三十二章:晋王被废(下)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三哥罪大恶极,如何杀不得?”</p>

    朱元璋冷冷的问道。</p>

    朱棣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给出了他的答案。</p>

    “首先,三哥的岳父是永平侯谢成,亲家是颖国公傅友德,两人皆为开国功臣,军中宿将。”</p>

    “在没有合适的亲王去坐镇太原,代替三哥节制边军之前,若贸然处置三哥,谢、傅两家必会受到牵连,不利于晋地边疆稳定。”</p>

    “其次,若今日父皇以三哥犯下不赦之罪而杀之,开此因罪诛杀皇室子弟的先河,那未来会不会有文武官员为了私利而构陷其他皇子皇孙?”</p>

    “倘若未来又有皇子皇孙犯下不赦之罪,届时父皇杀还是不杀?”</p>

    “假使未来的继位之君遇到此类情况,又该如何抉择?”</p>

    朱棣一连三问之后,铿锵有力的总结道:“儿臣认为,这是一次捍卫皇权的战争。所以,三哥不能杀!”</p>

    “呵呵,说的倒是冠冕堂皇,你还不是为了博取仁义之名?”</p>

    朱元璋冷笑一声,毫不客气的戳破了朱棣深埋在心中的谋划。</p>

    “儿臣并无此意,父皇明鉴。”</p>

    朱棣一点也不生气,恭声道。</p>

    他算是摸清了朱元璋的脾气,否则不会说这么多。</p>

    想当年,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叛逆,都没有被诛杀,何况是自家亲儿子。</p>

    “时候不早了,你先回罢。”</p>

    朱元璋似乎有些疲惫,颇为烦躁的挥手道。</p>

    朱棣不带情绪的躬身道:“儿臣告退,父皇早些休息。”</p>

    望着朱棣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既欣慰又失落的叹了一口气。</p>

    他欣慰,是因为朱棣没有被“夺嫡之心”冲昏头脑,能意识到不杀晋王利大于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p>

    尽管朱棣只说了一部分理由,但他相信朱棣应该明白另外一部分缘由。</p>

    此时,大明东北边疆的宁王、辽王都还年轻,缺乏历练。</p>

    倘若突然间杀了晋王,那么北方边疆大部分的防务重担就落到了燕王肩上。</p>

    如此一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武将,不一定都服气燕王,毕竟他们以前多数情况下是受晋王节制,而晋王的军事能力不在燕王之下。</p>

    历史上的蓝玉案,朱元璋株连了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而他能迅速且平稳地处理如此多的武将,多亏了晋王朱棡的作用。</p>

    至于朱元璋感到失落,是由于晋王虽能避免一死,但代价将无比巨大,甚至他担心晋王会遭受不住打击而自寻短见。</p>

    晋王世子诬陷燕王,扰乱社稷,证据确凿,而晋王本人更是勾结蓝玉,意图不轨,父子二人为了夺嫡,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所犯的等同于谋逆大罪。</p>

    其实对朱元璋来说,身为自家儿子的晋王有野心,为夺嫡用尽手段,却也无可厚非。</p>

    说白了,晋王又不是起兵造反,其罪不至死。</p>

    然而,晋王放纵属下杀害朝廷命官,甚至强掳民女,本人更是僭越违制,跋扈至极。</p>

    不仅触犯朝廷禁令,更惹得民怨沸腾,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以至于不得不冒死写下联名血书,求皇帝为他们主持公道。</p>

    若不严惩晋藩,那么朱元璋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英明形象,将一落千丈。</p>

    更对不起死去的李中岳,以及被晋藩祸害的贫苦百姓与当地官员。</p>

    大家只会认为洪武皇帝包庇儿子,视百姓如草芥。</p>

    朱元璋过去也是百姓,深知天下百姓集结起来的力量之可怕。</p>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人心的稳定,他必须要“大义灭亲”。</p>

    但在处置晋王之前,朱元璋还需要做一件事。</p>

    “来人,去唤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来见朕!”</p>

    不多时,蒋瓛急匆匆赶了过来。</p>

    “拜见陛下。”</p>

    “平身。”</p>

    待蒋瓛起身后,朱元璋亮出了刚写好的圣旨,道:“你把这个拿去。”</p>

    蒋瓛连忙上前,伸出双手,恭敬的接过圣旨。</p>

    朱元璋冷声道:“凉国公蓝玉妄议朝政,辱骂公卿,你拿朕的旨意,去把他捉拿下狱。多带些人马,若其抗命不遵,就地格杀!”</p>

    “臣遵旨。”蒋瓛恭声道。</p>

    两个时辰之后。</p>

    “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求见?”</p>

    “准。”</p>

    “臣拜见陛下。”蒋瓛行参拜大礼道。</p>

    “快平身。”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手道:“朕问你,事情办妥了没有?”</p>

    蒋瓛恭声道:“回陛下,凉国公并未反抗,现已被锦衣卫收押狱中。”</p>

    “好。”</p>

    朱元璋递出一张纸,杀气腾腾道:“这份名单上的人,你派探子日夜盯着。若有异动,立刻捉拿下狱!若遇反抗,格杀勿论!”</p>

    “臣遵旨。”</p>

    蒋瓛恭恭敬敬的接过名单,接着跪地行礼道。</p>

    次日,即四月初十。</p>

    天还未亮,便有宫里的人到燕王行馆传达了皇帝旨意,让朱棣参加今日的早朝。</p>

    数个时辰之后,朱棣下朝回到住处,当即召来道衍和尚议事。</p>

    他把晋王父子所犯罪行,以及早朝上朱元璋对晋藩的处置,概括性的向道衍和尚说了一番。</p>

    晋王按律本该问斩,但念在其曾为朝廷立下许多功劳,而且身为塞王也做到了守边之责,因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p>

    故而,将晋王朱棡一脉从玉牒之中除名,贬为庶人,举家迁去凤阳守祖陵,永不复起。</p>

    “事已至此,父皇为何仍猜忌于俺?”</p>

    朱棣有些恼怒道。</p>

    道衍和尚抚着胡须,认真分析道。</p>

    “陛下不仅为晋王之父,还是天下万民之君父。为平息晋地民怨,陛下不得不褫夺晋王爵位,将晋藩一系皆贬为庶人,迁去凤阳。如此,便可给晋地百姓一个交代。”</p>

    朱棣静静听着,脸色阴晴不定。</p>

    “至于陛下命凤阳守卫对已贬为庶人的晋王一家严加看管,老衲认为,此并非陛下猜忌殿下,恰恰相反,乃是陛下深谋远虑,保护殿下。”</p>

    道衍和尚接着道。</p>

    “此话何意?”朱棣眉毛一动,疑道。</p>

    “以锦衣卫之手段,陛下倒不怕殿下暗中派人加害晋王,陛下之所以如此安排,应是担心有人害死晋王。毕竟晋王一死,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殿下。故而,陛下保护晋藩,就是保护殿下。”</p>try{ggauto();} catch(ex){}

    道衍和尚颇有见地的分析道。</p>

    “嗯。”朱棣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呼出一口浊气,缓缓道:“但愿如大师所言。”</p>

    “今日早朝,陛下除了宣布对晋王的处置之外,可还有其他旨意?”</p>

    道衍和尚沉默片刻后问道。</p>

    “大师果然神机妙算,确实另有一旨意。”</p>

    朱棣道:“父皇还下令迁柏弟(湘王朱柏)至太原,代替三哥继续辖制边防与军务。”</p>

    闻言,道衍和尚眉头一皱。</p>

    晋王曾派庆玄道人暗中勾结凉国公蓝玉,承诺王爵收买对方,令其鼓动军中部分将领,与其共同等待时机。</p>

    按理说朱元璋决不会放过蓝玉,可早朝上却没有提及此事。</p>

    这让道衍和尚有些迷糊。</p>

    就在此时,门外有王府仆人禀告道:“殿下,二公子求见。”</p>

    朱棣点头道:“让他进来。”</p>

    “爹。”</p>

    “大师。”</p>

    朱高煦进门后,依次与朱棣、道衍和尚见礼。</p>

    “高煦有何事?”朱棣端坐在太师椅上问道。</p>

    朱高煦侧过身,将手指向门外的马和,说道:“还是让马总管来说。”</p>

    朱棣、道衍和尚对着马和点了点头。</p>

    马和躬身回礼,接着走进室内,禀道:“奴婢刚刺探到消息,得知锦衣卫已将凉国公蓝玉捉拿下狱,理由是对方妄议朝政,辱骂公卿。”</p>

    “凉国公被下狱?”</p>

    朱棣闻言一愣。</p>

    他不知此事与晋王被废有何关联,下意识扭头看向了身旁的道衍和尚。</p>

    道衍和尚露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疑惑道:“竟有此事?”顿了顿,他接着道:“凉国公与殿下有过节,如今被下狱,也是件好事。”</p>

    朱高煦可不管这些,他略有些焦急道:“皇爷爷对三伯父的处置,孩儿已从马总管处知晓大致的详情。可是,孩儿有个担心。”</p>

    马和不仅是燕王府内侍总管,还是朱棣的贴身近卫之一,时常陪同朱棣出入皇宫。</p>

    虽然马和没有参加早朝,但他却是拥有站在皇极殿外走廊下行走的资格,站在殿外可以听见殿内君臣的正常交谈,大致能判断出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p>

    “仔细说来。”朱棣严肃的道。</p>

    朱高煦道:“皇爷爷命凤阳守卫看护三伯父一家,应该是担心有宵小之辈暗害三伯父。若三伯父遭遇不测,爹必然会成为天下人的怀疑对象。由此可见,皇爷爷此举,乃是为了保护爹的声誉。”</p>

    朱棣与道衍和尚听到这里,反应不同,前者面露欣慰之色,点了点头,后者虽然克制了情绪,但仍有一丝惊讶之色在脸上一闪而过。</p>

    “大伯父、二伯父已薨,三伯父如今被贬为庶人,按照常理,皇爷爷顺势册立爹为储君可谓是名正言顺,然而今日朝会上皇爷爷对立储之事一字不提,莫不是有了变数?”</p>

    朱高煦说出了内心的担忧。</p>

    “变数何在?”朱棣皱眉问道。</p>

    朱高煦缓缓道:“吴郡王殿下(朱允炆)。”</p>

    道衍和尚肃容道:“二公子莫不是听到了某些风声?”</p>

    朱高煦答道:“并没有。”</p>

    朱棣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压住内心的繁杂情绪之后,冷静的问道:“你为何会如此认为?”</p>

    朱高煦解释道:“如今局面,从皇爷爷的角度来说,合适的储君人选并不多。按齿序,爹当立。不过,若皇爷爷立长房长孙,也同样能说得过去,毕竟,元世祖便传位于其孙。”</p>

    道衍和尚与朱棣闻言之后,皆暗暗吃惊,朱棣脸上的神色更是瞬间变得十分严肃。</p>

    因为他们知道朱标长子朱雄英幼年早夭,在朱标原配常氏病逝后,其次子朱允炆生母吕氏被扶正。</p>

    如此一来朱允炆就成了朱标理论上的嫡子,而朱标又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朱允炆就成了理论上的皇长孙。</p>

    之前朱棣曾在宗人府任过职,查阅过皇室玉牒,他记得朱雄英在玉牒之中有名字,而且位于朱标子辈齿序之首,所以他很清楚朱允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皇长孙。</p>

    但是,朱高煦的考虑不无道理,元世祖忽必烈在其嫡长子太子真金病逝数年后,册封了太子真金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为皇太孙,最后更是把皇位传给了这位皇太孙。</p>

    “孩儿觉得,或许皇爷爷认为朱允炆所患顽疾可以治愈,否则以皇爷爷之果决,断不会迟迟不表明态度。”</p>

    朱高煦毫无保留的说出了心中猜测。</p>

    道衍和尚微微弯腰,将上半身倾向朱高煦,稍作停顿,算是施了一礼,然后开口问道:“若真如二公子所说,那殿下该如何应对,二公子可有良策?”</p>

    朱高煦被问的一愣,连忙去看朱棣,他想知道朱棣此时是什么反应,结果两人来了个四目相对。</p>

    朱棣脱口问道:“看你气定神闲的样子,莫非想到了应对之策?”</p>

    朱高煦略作犹豫,决然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孩儿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皇爷爷,让他不要立朱允炆!”</p>

    “幼稚!你可知,立储之事,干系重大,你皇爷爷岂会因你几句话而改变主意?”</p>

    朱棣驳斥道。</p>

    “这几日没有俺的命令,你哪里都不许去,给俺老实在府中待着!”</p>

    或许是担心朱高煦一时冲动而去做伤害朱允炆的事,犯下如晋王世子那般不可饶恕的大错,朱棣当即严厉的补了一句。</p>

    “爹,恕孩儿不能从命!孩儿现在就去进宫求见皇爷爷!”</p>

    朱高煦无比坚定的说道。</p>

    言罢,他迅速弯腰对着朱棣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快步跑出了书房。</p>

    望着朱高煦离去的背影,朱棣长叹了一声,竟没有阻拦。</p>

    而道衍和尚却是抬手捻须,嘴角微扬,脸上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p>

    事到如今,朱元璋能选择的最佳储君人选,确如朱高煦刚才所言,朱允炆或朱棣。</p>

    朱高煦去找朱元璋闹一闹,对朱棣来说,表面上看,不见得是好事,但对朱允炆来说,一定是件坏事——朱允炆不如朱高煦远矣!</p>

    朱棣、道衍和尚皆心知肚明,以朱元璋对朱高煦的疼爱,哪怕朱高煦出口忤逆,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处罚,顶天了被朱元璋训斥几句或被禁足罢了。</p></div>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