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武唐仙 > 第三二四章 儒家修行体系

第三二四章 儒家修行体系

    儒家早有设立修行层次的想法,让人间的儒家门人获得超凡之力,与释道分庭抗礼,但是释道屡屡干扰破坏,多次不了了之,如今儒家终于要有自己的体系了,很多人的目中热泪盈眶!

    毕竟世间之争,不完全是利益之争,还有道统的争夺!

    儒家设修行体系,争的就是道统,光读书,读不出体系,一名名文人士子,生前再是博学多才,也只是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但有了体系,则不同。

    世人常把儒释道三教并立,实则儒家名不符实,只有文章,没有体系,也没有道统,体系是道统的细化,也是道统的保证。

    “合该我儒家大兴啊!”

    “为道统,吾再死一次,亦不敢辞!”

    刘宋大儒范晔更是捶胸顿足,伏地痛哭!

    一时之间,众贤受其感染,殿内满是哽咽。

    “唉”

    诸葛亮与张良均是以袖遮面,暗暗叹了口气。

    说实话,儒家能立体系,建道统,还是托了大劫的福,佛道两门对渡劫没有太大的信心,毕竟百万年前,初代人皇盖压天下,也只能封印劫数,不能彻底消弥,今人皇转世回归,就算拥有前世的威能又能怎样?

    凭什么前世做不到,今世就能做到?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劫数来的越迟,爆发的威力就越大。

    这让儒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因佛道两门不敢保证仅凭自己的力量安然渡劫,此时儒家参与进来,就有了名份大义,如果再敢刁难,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怕是天道都不容。

    “帝君,体系如何立?”

    董仲舒问道。

    文昌帝君道:“儒门修炼,有七个层次,知,止,静,定,安,虑,得,知止而后能静,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知安方能思虑,然后有得。

    简而言之,知乃反照自性,此阶段,须大量读圣贤书,相当于人间童生,凡有童生功名者,反照之法另授。

    止以知为本,剔除杂念,反照内心,连绵去止,此为秀才,亦另授法。

    静者,水停以鉴,火静而朗,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能静,即为举人,授入定之法。

    此定,与佛门入定异曲同工,诸行和合,以心合法,离邪乱,去内心妄念。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此言已窥得天心之秘,致中和,天地可归位。

    定境对应贡士,有三层定法,视功名而授,三甲传第一层,二甲传第二层,一甲传第三层,虽层次有别,实殊途同归,皆可入安途。

    安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人,人无其人,不求而心自安。

    《易》有云:“艮其背不见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视而不见,听如不闻,曰安!

    此境极难,得安者,可冠号为儒。

    得安而后虑,虑者,谋思也,静之极而后动,一阳复生,旨为变,此境无法过多解释,懂了就是懂了,我等诸人中,唯诸圣得悟,故得虑者,可称圣。

    至于最后一境得,何为得,如何得,得为何物,说来惭愧,尚未有人明悟,若有悟者,即可称觉,位于圣人之上!”

    殿内一片静默,文昌帝君公布的修行体系,深合儒家风格,在场诸贤皆饱读诗书,理解起来不难。

    不片刻,郑玄问道:“体系既已明了,儒门中人如何得神通?”

    孟子道:“神通由心生,由文气而生,由儒家六艺中来,凡有功名者,可往文英殿参拜帝君,授法静修,七个层次,渐次而进,凡宵小、邪祟,皆可镇杀!”

    郑玄又问道:“可得长生否?”

    郑玄所问的长生,并不是真的长生,而是如修士那样寿元大增,其实儒家最大的问题是修心不炼体,哪怕修出神通,身体也依然虚弱,充其量只能达到人间武夫的层次。

    孟子摇了摇头:“不可!”

    “可与释道斗法否?”

    郑玄继续问。

    孟子道:“除非真正不沾因果之辈,皆可斗之!”

    “善!”

    殿内儒家诸贤都听明白了,皆道了声善。

    从表面上看,儒家修士不能长生,令人遗憾,但大劫还有十八年,连阳神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在劫数中活下来,何况诸多只有几百年寿数的中小修士?

    故而在劫数面前,寿元没有意义。

    如把天道视为君王,儒释道、诸子百家及魔道姹女各流派都是文武大臣,劫数过后,必论功行赏,儒家相对于释道两门,人口基数大,占据朝堂,拥有大义名份,挺身而出,义不容辞,也必然牺牲最大。

    而功劳与牺牲对应,儒家付出了重大牺牲,必然获取泼天奇功,或许天道都会有所改变,冥府中的儒家诸贤,也可能获得飞升成仙的机缘。

    当然,前提是挺过劫数,挺不过去,大家一起玩完,无所谓功劳。

    “明日正式通告天下!”

    文君帝君挥了挥手。

    “臣等告退!”

    诸贤带着振奋之色,施礼离去。

    法贤祠!

    “禀商君……”

    李斯难掩慌乱,把文英殿之事如实汇报。

    “什么?”

    法家诸贤炸开了锅。

    法家虽脱胎于儒家,但在治国理念及入世态度方面,两者越走越远,终至分道扬镳,所谓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儒法之间的互相敌视,要远远大于外部的佛道二门。

    人间大儒,最为痛恨的,便是法家,法家也是如此,恨不能分分钟取儒家而代之。

    儒家即将公然在人间传法,倘若文人士子获得了神通,首先要打压的,不是佛道二门,而是作为异端的法家,法家哪里能坐的住?

    “唉,想我法家,也曾辉煌过,却沦落至此,拿什么去和儒家斗啊!”

    李俚痛心疾首。

    申不害哼道:“好一个儒家,满嘴仁义道德,天下苍生,却是以人间万千士子的性命去成全他们得道飞升,若论起虚伪,世间无出儒家其右,可惜世人深受毒害,呜呼,嗟吁!”

    “该死,都怨那竖子,若非他处处与法家做对,我等安能如此?”

    “此子合该寸磔脔割,挫骨扬灰!”

    殿内一片混乱,渐渐地,法家诸贤又把恨意转到了萧业头上。

    “诸位!”

    吴起厉喝!

    祠内安静下来。

    卫鞅这才道:“抱怨于事无补,那竖子不死,我等暂时也奈何不得他,当务之急,还是要拿出个对策,诸位都说说看。”

    “我我……”

    韩非举手。

    “这……”

    诸贤眉头微皱,听韩非发言,不吝于一场对精神和耐心的摧残,但韩非确实有才学,每有提议,都能中的。

    李斯道:“韩非,你写下来!”

    有僮仆奉上纸笔。

    韩非也知自己的长处在手不在口,坐下书写。

    不片刻,把一篇写满漂亮小篆的文章呈给卫鞅。

    主旨有两条。

    其一,再穷再苦,也要挤出些法力分润给下界的法家门徒,使之至少能自保,不至于断掉法家的香火传承。

    其二,儒门大兴,必清流势大,对太后不利,可择机向太后表达法家愿助其称帝的意思,换取太后废除有关法家的法禁。

    “好,诸位都看看!”

    卫鞅连连点头,将文章传示下去。

    诸贤纷纷认可。

    李斯拱手道:“此事便由我去办,请商君与诸位静候佳音!”

    随即匆匆而去。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