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三十三章:郑和来信

第一百三十三章:郑和来信

    华夏古代报纸起始于唐朝,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后世已知最早的一份官报。</p>

    唐人孙樵所写的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记载。</p>

    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有“邸报”、“朝报”等称呼,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朝廷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p>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p>

    不错,就是叫新闻。</p>

    像脑残、逼逼、滑稽、时髦、共享、人妖、交通、牙刷、消息、上班、卡尺、烈士、宾馆、上帝、宇宙、世界、同学、手滑、行李、日记、经济、经理、总裁等词语在古代就有,并非后世才出现,只不过有些词语的意义与后世有所不同罢了。</p>

    宋代“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故而受到了当时朝廷的查禁。</p>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朝廷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朝廷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等相关衙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p>

    而此类报房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奏折三部分组成。</p>

    明末的“京报”曾刊载过社会新闻。</p>

    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p>

    历史上,从明朝中叶起,出版和派送京报成为了一项公开的职业。</p>

    “你既然读过,应该知道惠民工建局是做什么的,每一期旬报上都有招募农人为工匠的消息。”于彦昭望着武腾飞说道。</p>

    武腾飞面露尴尬之色,道:“师兄,实不相瞒,这个小子还真没有留意。”</p>

    “自永乐二年三月,朝廷便正式在工部下设置了新的衙门,名曰‘惠民工建局’。此局与惠民药局类似,设立之目的是为了惠民,具体乃是招募闲暇农人,有偿修路搭桥,薪酬可谓丰富。”</p>

    于彦昭接着道:“大明自永乐二年三月,朝廷启动了四级道路建设工程、县学改造工程、常科书院与户部银行、皇家银行等各种建设工程。”</p>

    “何为四级道路建设工程?”武腾飞问道。</p>

    于彦昭直接答道:“所谓四级,即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级道路建设。”</p>

    他接着补充道:“县学改造即各县将之前的县学改造为中学堂,各府城也陆续建造常科书院。如今国子监已经更名为国子监常科书院,只要在常科书院完成学业,就会被各省教谕局授予举人名籍,拥有做官的资格。”</p>

    “自那时起至今,直隶境内十四府四直隶州下辖近百县,陆续有户部银行、皇家银行建成并投入使用,百姓手中余钱可存入银行涨利,亦可抵押田产从银行贷款,置办各种生意。”</p>

    武滕飞对银行略有了解,这时听了于彦昭所言,便开口问道:“师兄,我听有的同学说,可以把钱存入皇家银行后,在另外一地的皇家银行取出来?”</p>

    “不错,你是打算让你的长辈把银钱存入北平府辖区内的皇家银行,然后从这京城内的皇家银行取出来,对吧?”</p>

    于彦昭一眼就看穿了武腾飞的想法,直言道。</p>

    武腾飞憨笑了一下,道:“什么都瞒不过师兄。”</p>

    “此举虽然可行,但存在一个时间差。因为你的长辈把钱存入北平府辖区内皇家银行的当天,你在京师皇家银行里是无法查询到这一笔钱的。”</p>

    于彦昭一丝不苟的说道:“由旁人从外地给你汇来银钱之事,在银行里有个专门的叫法——汇款。”</p>

    在场的学子对银行业了解不深,此时听到于彦昭解释,都竖起耳朵,认真倾听。</p>

    “当北平府辖区内的皇家银行,收到这笔由你的长辈给你所汇的款之后,会当场开具四张制式一样但颜色不同的凭证——汇款单。”</p>

    “这四张汇款单,分别为汇款联、收款联、存档联、收档联、银行会把汇款联交给你的长辈,而留下另外三张汇款单。”</p>

    “该银行留下的那张汇款单属于存档联,会被存档备查,另外两张汇款单是取款联、收档联,将会由驿站信差送至京师皇家银行。”</p>

    “京师的银行收到这两张汇款单之后,会对其中的一张收档联签字,并收入待兑汇款库房。另外一张取款联会被信差以书信的形式,按照单上取款人的地址找到你,信差验明你的正身之后,才会把取款联交给你。”</p>

    “你凭此汇款单的取款联,以及由衙门出具的可以证明你身份的名籍,才可以从京师的皇家银行里支出这笔汇款。”</p>

    “因为需要用到驿站信差办事,而且耗费银行的人力物力,所以对于异地汇款,银行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p>

    于彦昭耐心的解释道。</p>

    “师兄,我等进学满两年后,是否要像曾经的监生一样,去地方衙门历练政事?”苏信问道。</p>

    “这是当然。”于彦昭点头道:“金陵常科书院自建院以来,便有这个规矩。”</p>

    明初,朱元璋规定国子监的的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要分期分批轮流到朝廷各衙门去历练政事,犹如后世的实习,这种制度在当时被称为监生历事制度。</p>

    大明如今虽然已经施行科举新政,但仍沿用此历事制度。</p>

    “书院第一批选择专修医药科的学子,现已陆续前往惠民医馆历事。”于彦昭接着说道。</p>

    他相信,数年后,精通医药之道的第一批金陵书院的学子,将会完成学业,进阶为大明境内第一批医药科举人。</p>

    这些学子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会通过会试、殿试,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批医药科进士!</p>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京城内的大明惠民医馆,已经成为了涉及看病问诊、制药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的综合医药机构。</p>

    目前,惠民医馆可以制作中药颗粒与丸剂、汤剂、散剂等各种剂型的熟药。</p>

    尤其是以丸剂熟药最为常见,即后世的丸剂中成药,内外妇儿耳鼻喉等科的常见疾病,皆有丸剂熟药治疗。</p>

    换言之,大明的医疗水平,经过惠民医馆两年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p>

    毕竟,将药材研磨成粉并不难,目前由胡濙发明的人力拉动弹簧转轴的打粉机,已经普及直隶境内各府县。</p>

    这个人力打粉机原理比较简单,转轴一头安装在钢铁铸造的罐子里,将药物放进罐子,合上盖子,再以转轴驱动罐子里的刀片,就能将药材打成粉。</p>

    最难制作的是弹簧、钢罐与刀片。</p>

    好在大明有墨巧司,许多冶炼技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摸索之后,已经得到大大提升。</p>

    与此同时。</p>

    皇宫之中,文华殿偏殿。</p>

    道衍和尚收回手,扭头看向旁边坐着的朱棣,说道:“陛下,太子脉象正常,头晕之症,乃是劳累过度所引发。”</p>

    “高煦,这两年真是苦了你了。”</p>

    朱棣眼眶中有泪水打转,带着一丝愧疚说道。</p>

    “父皇言重了。”朱高煦连忙回应道。</p>try{ggauto();} catch(ex){}

    昨日朱高煦在巡视墨巧司的时候,忽然晕倒,这可把朱棣、徐皇后等人吓坏了。</p>

    太医院院使戴思恭亲自出马,为朱高煦诊脉后,对朱棣、徐皇后说朱高煦是劳累过度引发的,修养一阵就好。</p>

    朱棣不放心,以商议事情的名义,派人把道衍和尚请到宫里,悄悄地让道衍和尚在这文华殿偏殿给朱高煦把脉。</p>

    “有劳大师。”</p>

    朱高煦起身向道衍和尚躬身一礼道。</p>

    这两年多的辛苦付出,对他而言是非常值得的。</p>

    大明的基础建设、科举革新在稳步推进,假以时日,必能给大明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p>

    至于提高大明的医疗水平,有惠民医馆在积攒力量,如今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p>

    而科技的进步,则有墨巧司在打头阵,千里镜、杜仲胶胎、水银镜、脚踏式高效纺织机、机械钟表等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轻工业产物,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p>

    此外,这两年多以来,朱棣还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完善了工商税,更实现了一条鞭法、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p>

    由于军制改革与推行官吏一体化还不到时候,因此这两个方面他没有主动去向朱棣提及。</p>

    “陛下,好消息,郑和来信了。”</p>

    就在父子俩陪着道衍和尚喝茶的时候,宦官李兴弓着腰,疾步来到殿内,恭声禀告道。</p>

    “信是何时所发?”朱棣问道。</p>

    李兴答道:“五月十六。”</p>

    “看样子,郑和不日即可回航。”朱棣面露喜色道:“快念。”</p>

    “是。”李兴躬身道。</p>

    “臣郑和于天元号海船望北而叩,恭祈陛下万安。”</p>

    “微臣所率船队,已抵达旧港,一路之上,巡访各国,所到之处,皆称颂吾皇伟业,心向大明,并期盼与我大明通商。臣随船带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更是大受追捧。”</p>

    “臣恭请陛下,再备我中华灵器妙物,四个月之内运抵旧港,以供我海外交友贸易之需。臣身在异乡,深感吾皇巡洋决策之英明,臣以为欲使国家富强,万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四海平则万事兴。”</p>

    “财富取之于海?”</p>

    朱棣细细品味着郑和的这句话,低声问道。</p>

    “好啊!”道衍和尚抚须笑道:“贫僧这辈子做成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事,辅佐了一个盖世圣君,教出了一个绝世良才。”</p>

    朱棣点头道:“郑和确实有些见地。”</p>

    道衍和尚斟酌片刻,朗声说道:“贫僧要建言陛下,将郑和的奏本以邸报传知天下,大力宣扬万里巡洋之功,友善邻邦之利,借此声势排除非议,振兴国力,以备货出海为名,带动各种商业繁荣,以慰臣工之期望,安抚百姓之人心。”</p>

    “不错,朕正有此意!”</p>

    朱棣目露精光道。</p>

    他顿了顿,望向退到殿门口的李兴,道:“李兴?”</p>

    “奴婢在。”李兴躬身疾步而入,作揖道。</p>

    朱棣吩咐道:“李兴,速去传旨通政司,把郑和来信明发邸报,再让通政司加急印制一期特刊,把郑和来信内容,一字不差的附上!记住,要用头版头条!”</p>

    “奴婢遵旨。”</p>

    李兴急忙领旨,然后躬身退了下去。</p>

    朱棣又望向殿门外,高声道:“昌盛可在?”</p>

    “奴婢在。”</p>

    侍立在殿外的昌盛立即躬身疾步而入,作揖行礼道。</p>

    朱棣下令道:“传朕口谕,着户部今日当值的众臣工来文华殿议事。”</p>

    “奴婢领旨。”昌盛恭声领旨,随后退了下去。</p>

    “陛下,贫僧还有事,就不叨扰了。”</p>

    道衍和尚起身拱手作揖道。</p>

    朱高煦连忙对朱棣说道:“爹,孩儿送大师出宫。”</p>

    “也好。”朱棣刚想喊人抬轿子把道衍送回天界寺,此时听了朱高煦所言,立即点头道。</p>

    片刻后,朱高煦与道衍和尚出了文华殿。</p>

    不多时,两人过了金水桥,穿过午门后,来到了宫门外那辆永乐三年最新款的减震四轮马车前。</p>

    这辆四轮马车的车胎,乃是用硫化后的杜仲胶制作而成,耐磨性高,抗压能力强,再配合最新的弹簧减震器,便成为年老高官的首选。</p>

    道衍和尚人老成精,自然看得出朱高煦特意送他是有意为之,所以在上车之前,他一把抓住了朱高煦的袖子。</p>

    “大师?”朱高煦故作惊讶道。</p>

    道衍和尚道:“殿下有话不妨直说。”</p>

    朱高煦环顾左右,见四周并无人靠近,且不远处的车夫正是韦贤,一众护卫也都是东宫近卫。</p>

    于是,他压低声音道:“大师,我的身体确定无碍么?”</p>

    “出家人不打诳语,何况这种事关乎天家。殿下放宽心,你确实是劳累过度引发的眩晕,脉象并无其他异常。”</p>

    道衍和尚抚须道:“太医院戴院使为人正直,本就不会诓骗殿下,殿下多虑了。”</p>

    “有劳大师了。”</p>

    朱高煦拱手致谢,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道衍和尚上车。</p>

    他略懂医术,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之所以如此谨慎,乃是穿越者怕死的本性在作祟。</p>

    得到道衍和尚的肯定答复之后,朱高煦暗暗松了一口气,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好好休息,多陪一陪老婆孩子。</p>

    两刻钟之后。</p>

    “郑和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p>

    文华殿之中,朱棣端坐龙椅之上,隔着御桌,询问殿内站着与坐着的一众户部臣工。</p>

    “臣等听到了。”</p>

    以郁新为首的户部官员齐声道。</p>

    “好!”朱棣点头道:“太子、郁新?”</p>

    “儿臣在!”</p>

    朱高煦、郁新起身之后,走到殿中央,躬身齐声道。</p>

    “命你二人会同六部,督率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胡广布政司,及松江、苏州、杭州三府衙门,再造海船八十八艘,并备齐郑和要求增加的各种货物。”</p>

    朱棣朗声吩咐道。</p>

    “陛下——”</p>

    郁新苦着一张老脸,近乎哀求道。</p>

    朱棣打断道:“四个月内运抵旧港,不得有误。”</p>

    “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存银不及一百万两。陛下既要造船,又要采购各种物资,没有银两断难完成。”</p>

    郁新不得不硬着头皮恭声禀道。</p>

    朱棣板着脸道:“朕只要结果,银子的事,你们去想办法。”</p>

    “陛下,微臣——”</p>

    郁新还想再说,却被朱棣的一声疑问打断。</p>

    “太子?”</p>

    朱高煦立即躬身道:“儿臣遵旨!”</p>

    朱棣环视众人道:“朕再说一遍,为郑和船队所备物资,必须在四个月内运抵旧港。”</p>

    PS:卑微作者求推荐票、月票!章节说打卡!</p>

    )</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p></div>

新书推荐: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